高水平 强辐射 实现跨越式发展

发布时间:2003-06-03来源:

■浙江大学校长 潘云鹤
    
    当今世界,知识创新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作为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的基地,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十分迫切。1998年,党中央根据科教兴国战略作出重要决策:“为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今天,这已成为我国高水平大学为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所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寻求跨越式发展。与国际一流大学相比,我国的高水平大学在办学理念、管理体制、师资队伍、学科水平、办学条件等方面仍有相当大的差距,要在不远的将来赶上甚至超越其他学校,必须寻求超常规的发展和跨越。我们应该看到,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特别是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211工程”、“985工程”的实施,给中国高校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改革的精神,认真研究国外若干一流大学后来居上、超常规发展的成功经验,并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切实的发展目标,发挥后发优势,寻找赶超之路,争取在培养高层次的人才方面,在创造高水平的科技成果方面,在为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服务方面均实现跨越。
    
    跨越式的发展必须走特色化道路。观察国外能在短时间内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流大学,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只有发挥特长,才能明确定位,集中力量,形成突破,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只有形成特色,才能形成学校独有的核心竞争力,带动学校的整体、持续发展。浙江大学的特色之一是拥有较为齐全而强大的学科门类,很有利于学校培养创新型、复合型的人才,有利于解决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提出的带有综合性、复杂性、关键性的问题,也有利于通过学科的综合和交叉,形成学科新的生长点;二是地处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广阔的天地,使学校在发挥辐射能力回馈社会的同时,也易从社会获得巨大的发展动力,形成互动的“双赢?机制。浙江大学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已经确立了中长期发展和建设的总体目标,要在2017年左右将浙江大学建成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稳定地居于国内大学前列、具有显著办学特色和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成为我国高素质创造型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科技成果产业化和高层次国际交流的重要基地。这一目标可简述为:“高水平、强辐射”。
    
    “高水平”就是要在学校各方面工作中贯彻高水平的目标、理念和标准,以高水平的要求推进师资队伍和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校园环境建设、国际交流等各项工作。队伍建设上要逐步造就一支包括具备远见卓识的战略科学家、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高效率的管理人员组成的教工队伍;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要发挥学科综合和交叉的优势,完成重大项目,争取高水平成果,同时建成一批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并使多个门类居于国内前列;人才培养要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要以“世界一流”的标准建设“现代化、园林化、生态化、网络化”的校园环境;拓宽对外交流与合作渠道,提高学校的国际声誉。
    
    “强辐射”就是学校应成为国家和区域发展的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源泉。浙大根据长江三角洲和浙江省的实际,用各种方式为地方培养与输送高层次人才、推动区域的高等教育上水平与大众化。作为国家高水平科学研究基地,学校不仅要研究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经济建设的重大项目,而且要从科学研究成果的产业化,从建立长期广泛的校、地合作机制,多渠道、多层次地融入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并成为生气勃勃的人才泵、思想库、技术源。学校要发挥人才交流渠道的优势,推动区域间、国际间的文化、科技、人才交流,促进区域现代化。中国的高水平大学的发展必定与区域和国家的发展密切相关、血肉相连,也只有站到我国飞速前进的大船前沿,才能切实地驶向世界高等教育的前列。
    
    跨越式的发展必须走改革创新之路。创新既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推动高校发展的不竭动力。浙江大学四校合并以来的发展历程也启示我们,只有创新之路才是跨越之路。浙江大学要实现世界一流的目标,面临着重大复杂的挑战,必须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创新精神在管理体制、人事制度、科研体制、教学观念等方面大胆改革和开拓。学校将借鉴国外一流大学成功的管理经验,结合自身特点,积极探索适应学校跨越式发展需要的管理体制、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在人事制度上,加大引进、培养、分流的力度,与时俱进地优化教师队伍,完善岗位聘任制度,探索评价方法和体系,不断形成聚集并激励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的新机制;按照“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人才培养理念,全面推进以实施学分制、推动自主性学习为核心的系列教学改革,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体系和以教师为主体的办学体系,努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推进培养过程国际化;进一步推进科研体制的改革,探索适应交叉、利于流动、网络分布的新型科研组织系统;推动学科交融、综合,实施“造峰”计划,“名师、强所、精品”战略,凝练学科方向,构筑优势平台。总之,正如十六大报告所指出的,要通过改革创新,“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是浙江大学发展历史上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难得的时机。机遇稍纵即逝,机遇属于有准备、有信心的奋斗者。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是中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需要,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也是浙江大学广大师生的愿望与责任。“985工程”的实施为浙江大学向这一目标迈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要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为我校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