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分类新闻  大学时代

不会陈旧的历史——描画浙大玉泉校区

发布时间:2003-06-16来源:作者:9060

■李奕宁 
      
    每次从浙大紫金港校区坐车到玉泉,心里总是甜蜜蜜的。沿路有一个别墅开发区的广告牌上写着“树是你回家的方向”,而在这时,我已经能够看到玉泉校区后面那座标志性的老和山了。我就会默念着:山是我回玉泉的方向。
    
    老和山是浙大的山——拥有一座真正的山的大学在中国很少听说,它对浙大学生来说有特殊的意义。爬山常常是浙大体育课的热身项目。前一段时间在浙大学生中风靡一时的“暴走”就以翻越老和山为起点。看流星雨啊,踏青啊,老和山也是浙大学生的首选。我的一个室友在大一更是以爬老和山为晨练。在浙大玉泉校区,认识不认识的,聊起老和山来都兴致盎然,谈话气氛即刻火爆热烈,像是聊到一个大家都特亲的熟人。
    
    玉泉校区是浙大的老校区,前面不远就是西湖,西湖美景被我们日常享用着,听说有的学生晨练内容就是环西湖跑。而浙大情侣们的重要活动当然是逛西湖了。各班聚会的传统节目是到西湖边著名的风景区曲院风荷吃烧烤!浙大校园里也是风情万种的:路边的树都有年头了,高大健硕,不乏参天古木。通往第九教学楼的林荫道最美,秋天的时候,各色落叶缤纷,煞为好看,而且此路笔直悠长,行走其间,无论是人入我眼还是我为人观,皆是善妙佳景。最有趣的是在浙大玉泉校区,只要稍留心,便可发现处处有山的痕迹。不仅不同建筑坐落在不同高度,校内小路也多有起伏高低,而且同一建筑的海拔高度也小有参差。最明显的是1998年新建的永谦学生活动中心,里面多有巧妙的楼梯,这既是设计者的匠心独具,也是迎合山势之举。
    
    竺可桢老校长是浙大校史上极为重要的人物,他所奠定的“求是”学风是百年浙大的灵魂。玉泉校区有两处重要的供学生们参拜老校长的地方。进校门不远处有一块简朴的石碑,立在路边的草地上,上面刻着老人的话:“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应该自己问问,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到浙大报到的时候,我还处在“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兴奋状态,而当看到这两句话,不由一震,似乎迎到老校长殷切而又智慧的目光,心里涌起奇异的喜悦和警醒。老人的话是刻在来来往往一代代的求是学子们心上的。还有一处是老校长的铜像。他就站在图书馆前的大草坪上,天气好的时候经常有人来这里看书或者围坐着聊天。身着西服、清瘦儒雅的竺可桢就这样含笑看着草坪上的年轻人。
    
    大一下学期我的选修课是摄像。有一次我扛着摄像机跑到第四教学楼顶楼拍学校的风景,当镜头慢慢摇过,落在我镜头里的是红墙青瓦的古楼,是停在飞檐上的白色和平石鸽,是浮云白日下树摇影晃的郁郁葱葱,是或信步或疾走或三两闲聊或傍湖读书的学生……我透过摄像机的镜头俯瞰着玉泉校区,觉得很安定,又有些恍惚。我知道,这里行走过浙大多少代的读书人,这里盛贮着浙大学子们多少的青春、热情和学识。就在那次选修课上,我扛着沉重的摄像机,独对玉泉,被悠远的时间感和秀美的空间感交错而打动,在教四的楼顶上充满豪情地欢喜着。
    
    这就是浙大的玉泉校区,美丽、优雅、沉着,历史没有让她陈旧,因为她有动人的成长的喜悦。但是历史悄悄在年轻学子们的激情与智慧中浸入可贵的沧桑感,这是浙大学生的财富。
    
    (2003-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