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作者眼中的院士唐孝威
今年7月31日,《南方周末》刊登了“中国科学家唐孝威何以错过诺贝尔奖”,这一文章在各大网站转载后,中国科学家唐孝威(现为浙江大学教授)引起了众多人的关注。其实,晚报的细心读者,对唐孝威不会陌生:2002年12月10日,晚报以一个整版的篇幅对他作了报道;今年8月1日,关于错过诺贝尔奖的问题,又刊发了对唐院士的专访。但是记者也觉得,有限的笔墨实在难以传达唐院士丰富的人生。
令人欣喜的是,有关唐院士的传记已由科学出版社在近日出版发行。人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唐院士的传奇人生了。今天下午,《唐孝威院士的传奇人生》在浙江大学举行首发式。记者采访了该传记的作者周金品先生。
周金品先生说,他认识唐孝威先生已有20多年。说起来还是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介绍认识的。1982年周金品先生着手写丁肇中的传记。丁肇中对他说,书稿写好后,也不用交给他本人看,给唐孝威教授看看就行了。
唐孝威何以能受到丁肇中如此的信任?这引起了周金品先生的兴趣。周金品说,在丁肇中传的写作中,唐孝威给了他很多的帮助。
1999年,有关出版社又找到周金品先生,让他写竺可桢传。周金品说,竺可桢是浙大的老校长,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对中国的科学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也很有兴趣写,当时与出版社的合同也签了。但是在与唐孝威院士的交往中,唐院士的科学探索精神,他的人格魅力激发了他的写作激情。最后,他还是把竺可桢传的写作推辞了。因为竺可桢的传记已有几本出版,而唐院士是活的榜样,写他的传记当时也还没有。
周金品说,我为写这本书而感到自豪,更为科学出版社把它列为“科学大师人生系列”第一部向全国隆重推出而感到自豪。为了掌握更多的第一手活的材料,为了“求准”、“求真”,他与此书的合作者张春亭共花了4年多的时间采访写作。周金品说,除了唐孝威的科学成就,更让他觉得可贵的是他的那种奉献的精神,那种淡泊的品德。
唐院士的人格魅力记者也感同身受。像他如此有成就的科学家,现在却甘为人梯,把精力都投入到教书育人上面,真的难能可贵。本报要开科学版座谈会,想请唐院士也来参加,给我们提意见出主意。但唐院士说:这几天我的日程都排满了,开学不久,我要约学生都谈一谈。报纸怎么办科学版,你真要听我的意见,我们另约个时间谈谈。与他交往真的是如沐春风。
本报记者 王德仁 2003-9-26
今年7月31日,《南方周末》刊登了“中国科学家唐孝威何以错过诺贝尔奖”,这一文章在各大网站转载后,中国科学家唐孝威(现为浙江大学教授)引起了众多人的关注。其实,晚报的细心读者,对唐孝威不会陌生:2002年12月10日,晚报以一个整版的篇幅对他作了报道;今年8月1日,关于错过诺贝尔奖的问题,又刊发了对唐院士的专访。但是记者也觉得,有限的笔墨实在难以传达唐院士丰富的人生。
令人欣喜的是,有关唐院士的传记已由科学出版社在近日出版发行。人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唐院士的传奇人生了。今天下午,《唐孝威院士的传奇人生》在浙江大学举行首发式。记者采访了该传记的作者周金品先生。
周金品先生说,他认识唐孝威先生已有20多年。说起来还是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介绍认识的。1982年周金品先生着手写丁肇中的传记。丁肇中对他说,书稿写好后,也不用交给他本人看,给唐孝威教授看看就行了。
唐孝威何以能受到丁肇中如此的信任?这引起了周金品先生的兴趣。周金品说,在丁肇中传的写作中,唐孝威给了他很多的帮助。
1999年,有关出版社又找到周金品先生,让他写竺可桢传。周金品说,竺可桢是浙大的老校长,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对中国的科学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也很有兴趣写,当时与出版社的合同也签了。但是在与唐孝威院士的交往中,唐院士的科学探索精神,他的人格魅力激发了他的写作激情。最后,他还是把竺可桢传的写作推辞了。因为竺可桢的传记已有几本出版,而唐院士是活的榜样,写他的传记当时也还没有。
周金品说,我为写这本书而感到自豪,更为科学出版社把它列为“科学大师人生系列”第一部向全国隆重推出而感到自豪。为了掌握更多的第一手活的材料,为了“求准”、“求真”,他与此书的合作者张春亭共花了4年多的时间采访写作。周金品说,除了唐孝威的科学成就,更让他觉得可贵的是他的那种奉献的精神,那种淡泊的品德。
唐院士的人格魅力记者也感同身受。像他如此有成就的科学家,现在却甘为人梯,把精力都投入到教书育人上面,真的难能可贵。本报要开科学版座谈会,想请唐院士也来参加,给我们提意见出主意。但唐院士说:这几天我的日程都排满了,开学不久,我要约学生都谈一谈。报纸怎么办科学版,你真要听我的意见,我们另约个时间谈谈。与他交往真的是如沐春风。
本报记者 王德仁 2003-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