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行的“新世纪中国木业发展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宋湛谦表示,我国精细化学品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在五大差距。
第一,品种少,更新换代慢。由于我国新领域精细化工起步晚,一些行业发展较快,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某些产品处于领先地位,但是一些行业存在品种少、更新换代慢的问题。例如饲料工业中的氨基酸、维生素类产品,食品添加剂中的黄原胶、β-胡萝卜素,胶粘剂中汽车行业用胶。再如表面活性剂,目前世界上每年有100多个新品种投入市场,而我国产品总数仅为700~800种。
第二,生产规模小。如纤维素酯类,我国目前生产能力仅为5000~6000吨/年,主要是纤维素三酸酯。而纤维素丁酸酯尚未大规模生产,纤维素丙酸酯还是空白。非离子型纤维素没有工业化生产装置,目前每年生产能力仅为几百吨,远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第三,比例失调。由于诸多原因,我国新领域精细化工中一些种类、品种的生产比例过低或失调。例如表面活性剂中,两性表面活性剂产量仅占5.4%。又如生物化工中的生物农药,仅井岗霉素一个产品的产量就占了生物农药的40%。在纤维素衍生物生产方面,离子型纤维素生产能力28000吨/年,生产品种40多个。而非离子型纤维素只有6个品种,生产能力仅600吨/年。
第四,技术含量低。精细化工的高技术密集度决定了精细化工产品不仅开发周期越来越长,资金投入越来越高,同时,产品高、精、尖越来越突出。我国由于底子薄、投入少,因此许多产品高、精、尖化生产能力差。例如,油田化学品中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仍处于实验阶段;胶粘剂中高、精、尖产品相对比较少。
第五,环保问题比较严重。由于精细化工企业大多规模小、资金薄弱,又近农村,所以对环保问题不太重视。有的根本不处理三废,造成环境污染比较严重。
宋湛谦建议,利用我国丰富的天然资源发展精细化学品,提高科研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他说,随着石油资源逐步短缺,当前国外出现以可再生的天然资源发展精细化学品的倾向。天然资源不仅来源丰富,而且生物降解性好,环境污染少,是一类很有前途的精细化学品原料。
(记者周元春) 2003-1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