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分类新闻  大学时代

科学为人文奠基 人文为科学导航——杨叔子院士在第十一届DMB(登攀)节开幕式上作专题报告

发布时间:2003-10-24来源:作者:6819


    10月21日晚,在简短而隆重的第十一届DMB(登攀)节开幕式之后,应组委会邀请参加开幕式的杨叔子院士为广大浙大学子做了题为《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交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专场报告,阐述了人文与科学相交融的现代绿色教育理念。
    
    杨叔子院士1933年出生于江西湖口。曾任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杨叔子院士主要立足于机械工程,致力于机械工程同新兴学科特别是同信息学科的交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在先进制造技术、机械振动、机电设备诊断、无损检测技术、信号处理、人工智能的应用等有关方面有重要贡献;并高度重视人文教育,积极推动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
    
    杨叔子院士的报告分六个部分讲述了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相交融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教给了浙大学子诸多做人和做学问的道理,使大家受益匪浅。杨院士强调,文科是一切学习的基础,提倡在大学教育中提高和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他指出只有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相交融,才能提高人的素质,使人具备高洁的人性和非凡的灵性。
    
    杨院士的报告鞭辟入里。他认为,“君子学也,以美其身”。教书之要务,首先在于育人。科学人文同源互生互通,科学为人文奠基,人文为科学导航。人文教育培养人性、灵性,关系到民族存亡、国家强弱、社会进退,关系到人格高低、涵养深浅、思维智慧、事业成败。科学与人文教育亲密融合,才能真正提高人的素质:使天之骄子具有正确的人生追求、完备的知识基础、优秀的思想品质、能干的工作方法、和谐的对外关系和健康的身心状态。
    
    杨院士的报告旁征博引,风趣幽默,话语间尽显才情睿智,他不断地摘章引典,对中国传统文化如数家珍。老子、李白、杜甫、苏东坡、毛泽东等人的名篇佳句,信手拈来。杨院士对中国古代文学做了生动的“杨氏”解读,比如,在杨院士眼中,《岳阳楼记》是一篇“诊断学术论文”;对漫画这一艺术形态也做了“科学”注解:所谓漫画的神似,在于提取“事物特征不变量”……
    
    最后,杨院士深情的邀请大家到武汉登上黄鹤楼看看大江东去,他说,在黄鹤楼上看长江,并不是大江东去,大江东去是一个总的趋势,其间必定有曲折、必定有艰辛、必定鱼龙混杂、必定泥沙俱下,这不足为其,这都不可阻挡大江东去的气势,浙大也必定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现场800多名研究生、本科生无不为杨院士渊博的学识、热烈的激情而折服!
    
    (贝金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