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亩热土再绘浙大新蓝图 杭州西部打造巨无霸“大学园林”

发布时间:2003-11-03来源:


    西溪水乡,蒹葭苍苍,浙江大学正着力在杭州西部打造一座占地8700亩、在校生4.8万人、具有主校区功能的巨形“大学园林”。目前除已投入使用的3200亩的紫金港东区外,5500亩的西区校园现开始进入设计和规划进程。昨天,哈佛大学、东京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外12家顶尖建筑设计单位的大师们为浙大新蓝图出谋划策,各亮高招。哪个方案中选,将于今天揭晓。
    
    浙大紫金港校区,西区东至紫金港路,南至余杭塘路,北为留祥路,西为绕城公路,区域内植被茂盛,河流纵横,池塘密布,其中有1500亩属杭州西溪湿地。预计西区学生规模近3万人,总投资78亿元。设计师们以手中的笔描绘着浙大新校区蓝图的同时,也融入了自己对未来大学的全新梦想:
    
    理念集束
    
    ●在此次规划设计中,很多建筑师都是充分考虑把生态和文化的概念用建筑语言加以表达,传递他们对未来大学的思考。他们相信,大学的规划设计、空间分布会对生活在里面的人产生终身的影响。比如,同样是世界一流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或斯坦福大学出来的学生,其气质、内涵都会各不相同。一流大学的气质要靠一流的大学环境来营造。
    
    ●未来大学,应把西方大学校园经典与中国书院传统精神结合起来。大学的目的不在于传授学问,而在于发展知识。
    
    ●大学教育应该在博雅教育和通识教育中寻求一种整合的途径。
    
    ●作为下一代知识精英的孵化物,大学正从传统的学术研究和博雅教育转向一个智力、文化、经济的复合体,由一个知识的孵化物转向一个经济增长极。
    创意火花
    
    ●万人食堂未必好
    
    有建筑师说,大学校园的建筑布局好比一盘棋,星罗棋布又各具特色,呈现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势,但空间设计又要注意有层次感,过大或过小都不好。例如,一个50至500人的食堂,用餐的学生经常碰面,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从而成为今后记忆的一个载体。可如果只有一个5000人甚至10000人同时进餐的大食堂,彼此间再次碰面的概率很低,对周围的人没有记忆,就没有对这个群体的认同感。
    
    ●校园可开水上巴士
    
    有建筑师谈到,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以及英国牛津、剑桥校园都是开展观光旅游的重要文化资源。在大学校园里,师生互动和创造性培养,并不都是在课堂里或研究生室完成的,闲暇放松状态下的小憩、交流、散步、聚餐等等都能成为学术活动的源泉。“水、绿、街”的设计再现的是城市中的校园和校园中的城市,校园可尝试发展旅游公交,如利用校内丰富的水系,开设水上观光巴士等等。
    
    ●在湖边晨读
    
    有的建筑师设想,校园体现“群组分成”和“中心辐射”,被河流分割的各个“岛”集中一个主题建设,使各个“岛”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块,具体到每一个建筑群又都围绕同一中心建设,由中心向外辐射,就像一个太阳系。在入口步道连接一个新的中心湖泊,湖泊所在地带将包含所有的中心设施,例如行政机构、图书馆、学生服务社等。从入口步道延伸出去的是各个院系,院系之间由放射状的宽敞空地形成边界。同时校园内的交通路线人车道分离,让学生们能够在湖边漫步。
    
    ●公园里的校园
    
    有设计师认为,浙大新校区建筑优势在于所在地的植被、生态环境都很好,大片生态湿地是最大的特色和可开发利用的最大资源,有望打造成“公园中的学校”,使之成为杭州西溪风景区的一部分。在各个区域里,要创造人性化交流的空间,建筑人性化交流场所,融教育于无形之中。
    
     (本报通讯员俞熙娜 本报记者王慧华/文 本报通讯员卢绍庆/摄)  200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