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跨学科研究项目的立项程序

发布时间:2003-11-18来源:


    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CNRS)是法国最大的科学研究机构,是一个对全社会开放的公益性研究机构。根据1982年的《科技规划与指导法》,CNRS是一个“科学研究类型的公共机构”,主要从事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各个领域的基础研究。
    一、跨学科研究
      
    项目的管理特点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CNRS的组织结构,它是由七个学部组成的垂直型组织,每个学部都涵盖几个学科,并负责领导一定数量的实验室。CNRS对实验室的经费支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叫做“基本支持费”,与研究项目本身无关,完全可以由实验室支配,另一部分作为“项目经费”(约占20%),是通过科研项目争取的,我们将要讨论的就是通过科研立项获取经费的程序。值得提醒的是,实验室的大半部分研究经费(工资除外)都是通过与外部合作伙伴签约而获得的。
      
    CNRS虽然是以基础研究为主的机构,但随着与工业部门的接触和合作不断增加,出现了诸如能源和环境等问题的跨学科项目。这些跨学科项目的管理与CNRS的垂直结构普遍不适应,跨学科项目已超出一个学部的管理范围,因而不得不由各学部以外的人员来组织和管理。
      
    跨学科研究需要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和合作。尽管CNRS和许多同类机构一样,认识到了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但是组织和开展这样的跨学科研究,在管理上时常又会遇到许多困难。因为实验室的基本费用不能用于跨学科研究项目,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各个研究机构的决策部门,甚至成为全国科学政策的焦点问题。
      
    1996年,CNRS前总主任要求对科研项目立项程序作一些调整,其中心思想是要对CNRS现有的各种形式的研究项目进行再评估,并根据以下4个目标对项目进行修改和更新:
      
    增加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
      
    把CNRS的能力发挥到极限;
      
    增强科学创新能力;
      
    增强“协商共事”的能力。
      
    二、跨学科研究
      
    项目的立项过程
      
    一般来说,科研项目立项是一个专业性强、时间漫长的过程。通常需要“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几轮反复才能形成,而且每一轮程序,都要经过“提议、讨论、分析和决定”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广泛征求意见
      
    首先,把各个领域和各个学科的现有项目和新提出的项目汇集起来,放到同一张桌子上来讨论。这样,可以对现有状况有一个总体印象,包括各项目之间的脱节或重复。在这个基础上,根据CNRS七个学部的主要领域把项目划分成七大块,组织有关部门和跨学科项目的人员展开讨论。目的是:通过对相邻学科的认识,评判和完善项目的总体框架;记录每一个学科分支现有的行动和计划,以及新的建议;邀请有可能感兴趣的人员展开进一步讨论,了解他们潜在的兴趣。
      
    为了更好地达到上述目的,每一个分支学科可指定一名协调员负责。
      
    第二阶段:详细阐述项目意义和可行性
      
    这个阶段的期限为三个月,其参与者要求比第一次参加讨论的人更加广泛,对所提议项目的环境基础、科学目标,以及组织结构形式和初步预算进行评估。
      
    第三阶段:讨论和选择项目
      
    对提议的项目进一步审阅。即使是明显重要和引起广泛兴趣的提议,也必须进一步权衡考虑它的目标、范围、合理性,以及是否需要补充或削减等因素。特别是从CNRS行政理事会角度,考虑哪些项目应该作为整个研究机构的项目,哪些项目可作为各个科学部门层面的项目?形成有机的整体。
      
    至此,立项过程并没有结束。所有被选择的项目,在最终成为“项目”之前,都叫做“计划”。
      
    第四阶段:“计划”设计和最终决定
      
    为了形成真正的科研项目而不是一项经费预算,本阶段是非常重要和必须的。对于每一个“计划”,都应正式任命一位负责人。这位负责人应按以下4个方面来准备“项目卷宗”:
      
    1、项目及其论题的战略分析
      
    这个分析报告必须介绍项目开发的环境和预期的产出,内容包括:
      
    科学的定位:项目在该领域中的地位如何?现有的基础和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研究活动可从CNRS或外部获得哪些支持?内容包括定量的描述实验室、人力资源、装备等方面的情况。
      
    外部方面:可能参与此项计划的合作者(研究机构,工业企业,政府机构等)。
      
    2、目标和责任的陈述
      
    项目负责人应当准确说出他们的目标,以及在项目中扮演的角色。
      
    3、项目的组织实施
      
    人员结构,科学委员会,科研活动的部署等。
      
    4、多年度预算
      
    由项目负责人准备的报告,必须经过最后评审,才能做出决策。
      
    “计划”由CNRS科学理事会进行评估,旨在确认每个“计划”与科学决策的相关性。两个“大会报告起草人”被任命来审查所有的“计划”。在某些情况下,“计划”一轮未能通过,应当补充一些材料或重新定位,接受第二次评审。
      
    “计划”通过评审后,将由科学理事会把它连同一份预算计划表交到CNRS行政理事会,并由其作出最后的决定。
      
    三、跨学科项目的实施与评估
      
    通过跨学科项目的实施,达到了增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对社会和经济的反应能力、提出合作框架和发展多科性等目标,这些都应在报告的最后部分加以说明。
      
    跨学科研究项目也导致了CNRS管理的变革。每一个项目的实施,都要从CNRS的管理队伍中抽调一人出来,作为该项目的科学主管,这已经形成惯例而被确定了下来。每一个科学主管都要承担两方面的责任:一方面,它要负责某个学部及其所领导的实验室;另一方面,它要负责一系列的科研项目,而这些科研项目的覆盖范围是不同的,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比学部的范围还要大。
      
    对于跨学科项目的管理模式,我们力求使它尽可能的精干,并尽量利用现有组织结构,而不对其另设管理层次。
      
    至于对跨学科项目的评估,通过同行评议,更多地在战略层面上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估方法。其目标是,通过对每一个项目管理过程中的数据分析,建立一系列的指标,使它能够更好的测量和评估各个项目达到预定目标的程度。也就是说,战略评估应该达到以下目的:
      
    评估每个项目对特定目标的理解程度,为其执行情况和取得的成就提供一个客观的评价尺度;
      
    为管理层提供定期对既定目标进行修改和再定位的基本原则;
      
    通过收集项目的各项指标,建立起CNRS科学政策的总体框架,并检验它对诸如多科性、外部合作伙伴和社会经济的影响等基本目标的满足程度。
      
    作为一个国立科学研究机构,CNRS的科学立项过程必须与“国家科学政策优先原则”有一个很好的结合点。目前,CNRS有许多项目是与国家的优先发展政策相结合的。这种交互作用是通过CNRS和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对话来实现的,这样的机制在CNRS内部同样存在,科学理事会和行政理事会之间的对话。这使得CNRS的研究项目计划始终与国家的目标相吻合,而且毫无困难地得到负责研究工作的政府部门的赞同。2002年政府发生交替后,它要求不同科研机构有组织地进行对话和合作,实现项目之间的全国性合作。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科学政策与管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
    
    (任中保 邱举良)2003-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