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英语系的刘岚一直最惧怕800米的考试,是出了名的“恐八症”患者,从体育达标考试前一天她就开始担惊受怕,心跳加速。可是今年,刘岚潇洒应考,因为浙大作为浙江省惟一的试点高校,今年的体育课将不再实行达标制,最新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将取代使用多年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也就是说,以往重竞技、轻健身的各类体育达标项目将从浙大的体育课程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以体育项目分类的各个俱乐部,学生可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强身健体。
据了解,过去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采用的单一身体素质测试忽略了对学生健康状况的重视,近几年学生健康状况有所下降,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重视的是学生的体能,它通过身高体重测试、肺活量测试、握力测试、台阶试验、反应时间等人体基本机能测试来衡量人的体质健康程度。
浙大的体育俱乐部制正是顺应了这种新的标准。浙大教育学院院长助理姜建华老师说:“传统大学体育目的在于培养‘运动员’,教学内容单调枯燥,不注重结合学生兴趣爱好,这种类似应试教育的训练严重损伤了学生上课积极性,一些学生怕上体育课,结果既不能达到教学目的,又不能增强学生体质。如今,学生们不但可以选择体育课的内容,还可以选择上课时间和老师,甚至在晚上或者双休日也可以,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高,兴趣更浓。”目前浙大有足球、羽毛球、篮球、健美等十几个体育俱乐部,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凭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自由选择。
一名刚上大一的男生对记者说:“以前每次上体育课就幻想,要是只踢足球就好了,没想到,上了大学真的梦想成真。一开始就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足球俱乐部,不必为不感兴趣的项目浪费时间,而且老师还讲授如何避免受伤和保健按摩的知识,使我的技术提高很快。”
(记者金一铮)2003-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