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大学教师杨再宏从杭州赶到武义县新宅镇茶坑村,将刚刚调试成功的15箱杏鲍菇液体菌种送到了陶国法等10多位种菇大户手中。这是浙江大学实行“入户扶贫”的一个生动例子。
据统计,“入户扶贫”实施3年多来,浙大投入扶贫资金及物资220多万元,组织实施了土鸡养殖、高山蔬菜种植、食用菌栽培等20多个扶贫项目。如今,这些项目使新宅镇半数以上农户受益,仅土鸡、高山蔬菜二项,就净增收6000万元。
在新宅镇,农民大多缺信息、少技术。为此,每次到新宅镇,浙大教授寿森炎、董伟明不但给农民上课,而且通过指导村民采取摘叶、掐头、追肥等措施,使四季豆再生栽培获得成功,大大降低了种植成本。尹兆正教授不仅教当地村民做大了土鸡业,还利用自己的“情报网”,帮助新宅镇20多户养鸡大户联系市场,提供信息。对于新宅镇由于香菇栽培多了,而山上的阔叶林减少的情况,浙大食用菌研究中心陈再鸣副教授开出了良方——发展白灵菇、杏鲍菇栽培,既可减少木材砍伐量,又提高了经济效益———每公斤销往日本的鲜香菇的售价高达15元。
(记者 徐宪忠 县报道组 周关河)2003-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