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的“中国经济的转轨与发展:理论与政策”研讨会上,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史晋川教授预言,现在的“温州模式”将在25-30年后消失。
史晋川教授从温州经济和温州人经济的不同层面进行了细致观察,提炼出三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现象之一:近25年来,温州区域经济迅速发展,同时,近10多年来,温州的制造业结构演变极其缓慢,基本局限于低加工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如皮革、服装、打火机等。
现象之二:作为沿海开放14个城市之一,温州的外资引进步伐极其缓慢,温州极少有温州以外的人来创办和经营企业,温州的“外企”基本是持外国护照的温州人的企业。
现象之三:温州人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国内到国外满世界闯荡,把温州人的生意网撒向世界各地。
史晋川预测,温州区域经济的发展从产业演进的角度来看,不仅可能会被锁定,而且可能发生“产业空洞化”。
已经移民至温州之外地区的温州人,当他们体验到非人格化交易方式这一制度的好处(如产权保护的规模经济、低成本、一视同仁等),会更多地利用非人格化制度;移民第二代由于所接受的不同文化及成长环境,愿意子承父业进入人格化交易方式的人会越来越少。结果是,现有的温州模式将被更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规律的方式取代。
(2003年12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