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指纹图谱分析引发产业革命 带来产业提升

发布时间:2003-12-26来源:


    中药是中国的国粹,也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然而,中药却始终给人一种神秘感。如今,中药依然飘香,但是神秘的面纱已慢慢揭开,由“中药指纹图谱分析”引发的一场中药产业革命正悄然来临。
    
    中药产业将整体提升
    
    即将到来的中药产业革命,源于清华大学罗国安教授、浙江大学程翼宇教授主持的“中药指纹图谱分析”。
    
    日前,作为罗国安的夫人和同事,对“中药指纹图谱分析”深有研究的清华大学分析中心和药物研究所王义民教授,带着记者对生物楼一层各个实验室进行了参观。
    
    在这层装修简单却很“时髦”的楼层,分布着DNA实验室、大分子实验室、清华-安捷伦实验室,以及计算机辅助现代中药设计及新药创制技术、中药分析及质量检测技术等众多实验室。
    
    王教授指着中药板兰根的化学指纹图谱解释,“这些波峰代表了板兰根所含有的10多种成分,以及每种成分的相对含量。”“在不同的波长下,各种物质的光谱吸收性状不一,从而检定出物质类型,根据峰高和底宽等数据,可以计算出各种物质的相对含量”。
    
    记者了解到,国家生物技术领域很多的“973”、“863”、“十五”等项目,就散布在这些看起来似乎毫不起眼的实验室里。但是,这些项目将带来中药产业的整体提升。
    
    目前,中药指纹图谱分析技术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科技部已经把建立中药指纹图谱作为“十五”期间科技攻关的重要内容。前不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文件,全面启动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工作,74种在临床中使用的中药针剂已开始绘制指纹图谱。据悉,国家规定从2004年开始,指纹图谱将成为中药的质控标准和新药申报的必备条件。也许用不了几年,在中成药产品的外包装上,将出现商品条形码、指纹图谱“双枪将”把关的局面。
    
    扭转中药贸易“逆差”
    
    目前,我国中药产值在全球植物药贸易中只占3%-5%的份额,而且出口中药只能挂靠在“食品添加剂”的名目下,原因在于“老外”不清楚中药到底有哪些有效成分,疗效到底如何。与中药“逃难”形象对照,“洋中药”却长驱直入。2000年我国中成药出口7800万美元,而“洋中药”进口竟达1.5亿美元,远远超过中成药出口额。洋中药能畅行国际市场并进口到国内的原因在于,国外已在中药生产上使用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技术上取得了突破。
    
    王义民以我国蜂王浆出口为例,“日本运用了指纹图谱分析,如果蜂王浆某主要有效成分高于日本国内同类产品,日本进口商悄悄地把进口产品稀释后销售,毫不费力地赚取了利润;如果主要有效成分低呢,日商就可以拒绝进口,或者压低进价,国内出口商基本上没有反击之力。”
    
    中药协会秘书长付晶莹表示,指纹图谱质控技术是一项为世界发达国家接受的、适用于中药及其它传统类药品的现代质量控制技术之一。指纹图谱质控技术也是中成药实现国际化的重要关键技术之一。
    
    因此,清华大学分析中心正在建设美国FDA GMP/GLP标准的实验室管理系统,而罗国安教授是美国FDA的授权机构——国际AOAC协会食品补充剂方法委员会委员,也是中国唯一的委员。清华鉴定的结果会得到美国的承认,这些也有助于我国中药的出口。业界人士乐观地预测,随着我国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技术的实施,中药“逆差”有望扭转。
    
    产业化问题依旧存在
    
    据悉,全国目前有140余家中药注射剂生产企业与48家研究机构合作,共同绘制74种中药注射剂的指纹图谱,2004年底前全国中药注射剂将统一指纹图谱标准管理。这些标准一旦确定公布,今后任何生产厂家都必须比照规范的指纹图谱进行生产,也就是说只有当厂家生产的中药注射剂与颁布的指纹图谱相一致,其质量才能得到认可。
    
    据了解,天津市有关方面正在筹备中药检定中心,清华分析中心将在其中担当重要角色。目前,一些上市公司也在和罗国安、程翼宇等专家联系,一起推动指纹图谱质量控制的实施。
    
    但是,据业界专家透露,尽管政府在大力推动指纹图谱标准,但现在很多企业其实并不是很愿意采纳这项新技术。例如,清华大学分析中心作为鉴定机构,必须采取比较公正、客观的做法。如果企业产品来鉴定,只需标记一个数字,因此容易产生分析中心与鉴定对象“捉迷藏”的现象。因此,鉴定的结果不一定会让被鉴定单位“满意”。
    
    “有些产品一经鉴定,就会原形毕露,所谓的‘高科技’外衣就会被剥掉”。因此,很多单位都愿意到其他单位去鉴定,因为其他单位的标准低。目前,来清华大学分析中心的企业大多是出口标准严格的企业,如一些麻黄素厂商要把产品打到美国市场去,往往来到清华鉴定。
    
    值得注意的是,国外大批植物药研究机构也在抓紧绘制中药的指纹图谱,有的甚至还专门找我国最著名的药方破译。“药方已经不是核心技术问题了,如果企业成功采用了指纹图谱技术,可以形成自我保护的技术壁垒,”业界专家评论,“如果外资机构在我们之前绘制出某些中药的指纹图谱,他们就可以先申请专利,那么或许以后我们的乌鸡白凤丸也得照他们的指纹图谱标准制作。”
    
    (本报记者 王域城)2003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