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巨人欲续造"金"神话

发布时间:2004-01-12来源:


    史玉柱从“脑黄金”到“脑白金”再到“黄金搭档”,把一个中国保健品市场玩转于股掌之中。同时,他也把保健品转换成了数以亿计的真金白银。时下,人们最关注的莫过于史玉柱为什么甘愿“卖身为奴”,为四通电子[四通电子技术有限公司(香港),0409HK>所收购。他在商海冲浪“从生到死、死而复生”有何奥妙?
    
    借“脑白金”起死回生
    
    少年得志、轻松拥有巨人集团并因推出脑黄金而名噪一时的史玉柱,短期内的巨大成功使他忘乎所以地决定要建造投资12亿、超过他资金实力十几倍、当时全国最高的70层的珠海巨人大厦,并于1994年初破土动工。然而,到1996年,由于巨人大厦“抽血”过量,再加上管理不善,脑黄金保健品市场迅速萎缩。巨人大厦资金告急。1997年初,巨人大厦未能按期完工,国内购楼花者天天上门要求退款。不久,巨人大厦停工,巨人集团名存实亡。
    
    史玉柱在由巅峰跌入谷底之后,虽然一度有“天要灭我”的感觉,但他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凭着强烈的自信心,迅即带领部分无限忠诚于他的“死党”重新创业。1998年,史玉柱开始策划脑白金的市场推广。这年8月1日,史玉柱和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行在广州华泰宾馆“对话”时,刘永行问史玉柱:现在做什么?史玉柱回答:主要还是做保健品。我们开发了一个新产品脑白金,去年批下来,年初试销的效果还不错。确实,由于其出奇的广告效应,脑白金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占领全国市场,稳居保健品市场榜首。而生产脑白金的无锡健特药业有限公司(无锡健特)已成为我国首批通过国家GMP认证的少数企业之一,且已被江苏省科学技术厅认定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
    
    脑白金的迅速红遍大江南北,使史玉柱很快有了归还巨人大厦欠款的经济实力。2001年1月,史玉柱以个人名义开始偿还原巨人大厦在香港及内地的楼花欠款,用两亿多的钱挽救了自己的名声。这些钱是从哪里来的?显然是来自脑白金的利润。史玉柱说,“脑白金1999年已经有相当规模,但是那个时候我们还相当低调,实际上我们着手还钱的时候,手边已经有那么多钱了,当时把这笔钱从公司里抽走,公司照常能运转。”史玉柱用从脑白金赚来的钱,欠款已经还了98%,剩下2%还没有还,一是有些人出国找不到了,二是有些人去世了,但那些钱史玉柱都给他放在那里。
    
    脑白金面市6年来,它基本上保持了销售上升的势头,即使在销售额突破10亿大关之后,其销售额还在缓缓上升。史玉柱不仅已经创造了脑白金销售的市场神话,而且,他对这神话的延续充满信心。
    
    卖“金”不过虚晃一枪
    
    出人意料的是,正当脑白金处在销售高峰的时候,史玉柱却要将脑白金“卖”掉,转而主攻黄金搭档。
    
    2002年11月23日,青岛健特生物投资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发出公告称:上海健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健特)退出脑白金产品销售市场,不再从事脑白金产品业务,并将其拥有的脑白金商标所有权和复合型脑白金及制作方法技术转让给无锡健特,其中商标转让价款为1.46亿元。“黄金搭档”是一种保健类的组合维生素片,由中国营养学会、瑞士罗氏公司、健特生物和黄金搭档公司几家合作,史玉柱负责市场推广。
    
    由于“黄金搭档”与“脑白金”同是史玉柱的杰作,以至其广告创意、形式包括产品包装的颜色搭配乃至商标采用的字体,前者与后者都如出一辙,就连产品的名字都体现了史玉柱一贯的对“金”字的偏爱。
    
    史玉柱果真喜新厌旧,把脑白金卖了吗?非也。实质上,“脑白金”和“黄金搭档”均是史玉柱的掌中之物。史玉柱双手玩两“金”,不过是把玩方式各有不同而已。
    
    就脑白金而言,史玉柱卖而非卖,本质上是“卖”给他自己。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史玉柱意欲转让的只是脑白金的商标所有权,脑白金的生产者仍是史玉柱的公司。换句话说,史玉柱并没有完全与脑白金分手。虽然无锡健特90%的股权落在了健特生物手里,但实质上,无锡健特仍在史玉柱的掌控之中。史玉柱自称,即使脑白金商标转入上市公司,我可能还会应邀继续为脑白金做许多工作,比如脑白金的市场策划等。
    
    其次,史玉柱通过上海华馨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华馨)间接控制上了健特生物。
    
    脑白金是一项获利相当丰厚的业务,如果不是都属于同一控制人的话,谁会把这样一个“印钞机”转手他人?“脑白金”商标的评估值高达2.98亿元,而转让价仅1.46亿元,还要免费转让复合型“脑白金”制作方法技术和另一项“脑白金”商标,史玉柱会做这样的亏本买卖吗?
    
    果不其然,史玉柱卖“脑白金”不过是虚晃一枪,2003年10月18日,健特生物刊登了关于中止购买“脑白金”商标权的重要事项公告就是证明。那么,史玉柱又在打什么算盘呢?原来,他又要开始与他的忘年交段永基出演资本“二人转”了。
    
    天价“卖身”四通电子
    
    2003年12月13日,由段永基任董事局主席的四通电子在香港联交所发布公告,称将以11.72亿港元收购上海黄金搭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75%的权益,也即是史玉柱旗下上海健特所拥有的“脑白金”和“黄金搭档”两项保健品的所有无形资产(商标、专利和销售网络)75%的权益。
    
    那么,这个交易天价是如何确定的呢?原来,史玉柱承诺四通电子收购“两金”后第一年净利润不少于9000万港元,第二年和第三年每年不少于1.7亿港元,再设定9.74倍的市盈率,如此这般,就把交易天价给倒推出来了。“两金”这种倒推出来的交易价格毕竟太高。据业内人士分析,这种评估测算时的模型都是基于很多的假定,比如说企业永续经营、领导班子稳定、市场环境改变不大、盈利前景稳定等等,这显然是一个理想化的数字。
    
    当然,如果达不到保证的盈利水平,史玉柱的赔偿金也将会是天文数字,即按照不足金额乘以18.4倍(第一年)或9.74倍的市盈率来赔偿。
    
    应该说,如果只拿脑白金和黄金搭档来充当此次天价交易的盈利保证,绝顶聪明的史玉柱绝对不会冒这个险。那么,史玉柱究竟打的什么算盘呢?原来,史玉柱卖的是会生蛋的母鸡,而是装母鸡的篮子。先把篮子卖掉,再在篮子里面装进更多的母鸡。据悉,史玉柱下一步在医药保健领域有很大的计划,还有好几种保健品准备推出,并要把它们装进四通电子。
    
    “二人转”玩起资本游戏
    
    四通电子收购“两金”,也许只有在段永基与史玉柱之间才能成交。
    
    几乎满世界都知道,段永基与史玉柱私交深厚。几年前史玉柱败走珠海之时,段永基出手相助。2001年,段永基成立四通巨光高新技术发展(控股)有限公司(四通巨光)时,史玉柱的巨人投资出资1亿元,参股比例32%。后来,史玉柱通过上海华馨入主青岛国货(现健特生物)时,段永基出任该公司的独立董事。2002年5月,段永基因健特生物与四通巨光有合作,不再具有中国证监会要求的独立性才辞去独立董事之职。现在,史玉柱把“两金”转让给大自己16岁的段永基,史玉柱似乎仍在投桃报李。
    
    消息人士称,段永基计划用27亿元分两期购买脑白金和黄金搭档的相关资产。史玉柱本人也将加盟段氏王国,主要职责是完成四通电子的转型,将四通电子打造成一个医药保健品平台。
    
    四通电子向史玉柱支付的可转股债券共计5.72亿港元,换股价每股0.76港元,较订约前一日(2003年12月2日)收市价0.83港元折让约8.4%。如果足额行使,则四通电子需要发行7.52多亿股份,行使期限为未来五年内。如果史玉柱行使全部可转股债券权利,则占四通扩大后股本38.19%,届时四通集团于四通的持股量将由现时的41%摊薄至25%,史玉柱则会取代四通集团成为该公司大股东。
    
    据悉,三年后,段永基将和史玉柱就四通电子进行正式交接,第一和第二大股东易位。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四通电子给史玉柱的可转股债券平均分为A、B、C三部分,A部分可于12个月后兑换为四通电子股份,余下B及以C部分之债券则分别在15及27个月后,才可出售。这27个月,可以视为段永基对史玉柱的考验期。
    
    还有,该权利行使还有一项附加条款:即对A、B两类可转股债券,史玉柱本人、其关联人士及其一致行动人于可换股日期内不得超过4.9亿股股份,就C类债券,不能超过第一大股东四通集团持股份额。这说明,段永基还不想马上放弃四通电子的控制权。
    
    尽管在2003年年初一次演讲中,段永基痛陈自己在多元化投资的陷阱中摔了三次,造成损失9.7亿元,但他还是不想过早地离开资本“舞台”,他与史玉柱演出“二人转”的时间需要更长一些。
    
    当有人问他为何不单独海外上市?史玉柱说,“不懂海外资本规则,心里很害怕,还是合作比较好”。看得出,他也表达了与段永基在资本市场出演“二人转”的意愿。
    
    41岁的史玉柱,聪慧过人,生活极为俭朴,热衷于财富的创造,却并非出于对财富的贪婪,放弃“两金”转手段永基,也许是他又一出抛洒智慧好戏的开锣。
    
    实际上,与段永基合作后,史玉柱如果取进攻的姿态,利用可换股票据权利的行使,将股份拉近四通集团的水平并不难,而通过可换股之外的方式,如增持股份,注资、收购等手法,做第一大股东也不难。问题在于他在忘年交段永基面前会不会这么做,或者是选择什么时期这么做。
    
    就这样,史玉柱双手玩“两金”,继“脑黄金”和“脑白金”之后,正在续写第三个关于“金的神话”。
    
    
    史玉柱简历
    
    1962年 生于安徽怀远。1984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1989年1月研究生毕业于深圳大学软科学管理系,随即下海创业。
    
    1989年 推出桌面中文电脑软件M-6401,4个月后营业收入即超过100万元。随后推出M-6402汉卡。
    
    1991年 巨人公司成立。推出M-6403,实现利润3500万元。
    
    1992年 巨人总部从深圳迁往珠海。38层的巨人大厦设计方案出台,后蹿至70层,号称当时中国第一高楼。
    
    1993年 巨人成为位居四通之后的中国第二大民营高科技企业。史玉柱成为珠海第二批重奖的知识分子。
    
    1994年 巨人大厦动土,计划3年完工。史玉柱当选中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
    
    1995年 巨人推出12种保健品,投放广告1个亿。史玉柱被《福布斯》列为大陆富豪第8位。
    
    1996年 巨人大厦资金告急。
    
    1997年 巨人大厦未按期完工,国内购楼花者天天上门要求退款。不久,只建至地面三层的巨人大厦停工。巨人集团名存实亡,但一直未破产。保健品方面因为巨人大厦“抽血”过量,再加上管理不善,迅速盛极而衰。2000年“脑白金”销售额达13亿元。
    
    2001年 史玉柱委托珠海士安公司收购当年卖出的楼花,使他再一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文/何晓晴 责编/魏晓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