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人问,为什么要评“中国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甚至怀疑这个评选是否科学。现在评什么“十大”的都有,就连美女也都评选了“十大”,那么科学为什么不能评选“十大”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并不是说评选出来的“十大”就是最重要的十项,投票的排序也不一定都会得到每一个人的认同。但同评选美女一样,评出来的十个也未必就是每个人都认为是最漂亮的。在两院院士的参与下,两院学部和科学时报社多年来开展“中国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的评选工作,主要是为了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推广和发扬优秀的先进文化,我认为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评点“200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首先,由于中国正处在国家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因此,世界科技进展侧重于科学探索,中国科技进展较多的偏重于工程科技。如“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航天飞行是个大工程,项目特别多,从学科来说就牵涉到十几个学科。中国是继前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实现载人航天飞行的国家,虽然我们晚了40多年,但是我们的起点高,只经过了4次试验便实现了载人航天飞行,世界各国都对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表示祝贺。三峡水库的蓄水成功和永久船闸的通航,终于实现了自孙中山先生以来几代人“高峡出平湖”的夙愿,集蓄水、防洪、发电、通航等于一体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在短时间内建成了五级船闸,并在一年内实现装机420万千瓦,船闸的建设速度和水电机组的安装速度都创造了世界内河航运与发电的奇迹。
第二,2003年春夏之交,中国大地出现了一场人类历史上从未遇到过的瘟疫——SARS,中国科技界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在非典的诊断、临床治疗、SARS冠状病毒的基因测序和疫苗的研制等方面都取得了世界先进的成绩。尽管今年广州又出现了2个非典病例,但世界卫生组织公开宣布,中国有能力控制非典疫情的蔓延与扩散,同时宣布在中国的任何一个地方旅游都是安全的。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所和袁隆平院士分别在水稻高产研究方面所取得的重大突破,在理论上第一次从本质上揭示了水稻高产的分子奥秘;同时在实践上,在两个试验田都获得了亩产超过800公斤的好成绩,最高亩产达到835公斤。中国是世界上人均耕地最少的国家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还将有继续减少的趋势。中国不可能依赖粮食进口来维持一个民族的发展,农作物的高产、稳产要依靠科学进步。以上两个重要的研究进展对确保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科技界以自己的行动忠实地实践了“三个代表”思想。
第三,尽管我们国家现在还处在工业化建设阶段,但在某些领域的研究上也做了一些别人没有做的事情,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如在金属材料表面纳米化技术研究方面,在300摄氏度的温度环境中成功地实现了纯铁块表面氮化,突破了长期以来金属材料表面氮化应用中的技术“瓶颈”,这一研究充分展示出了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广阔前景,纳米技术将对未来金属材料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同时,我国科学家还发现了在人类生物进化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作用的“长着4个翅膀的恐龙”,为鸟类飞行起源于树栖动物、并经历了一个滑翔阶段的“假说”提供了关键证据。世界各大主要媒体都在显著位置对此进行了报道。
2003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我们不仅经历了非典的考验,而且我们还实现了“神舟”五号的载人航天飞行,建成了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同时我国科学家在百万亿数据处理高级服务器、可控热核聚变等研究方面继续保持世界先进水平。我认为,由两院院士投票评选出来的“200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翔实地记录了我国共同经历过的2003年。
(本报记者潘锋整理) 2004-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