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浙大新校区建设为重点,将三墩镇、浙大新校区、西湖风景区、西湖科技经济园区四大要素有机组合,概念规划中的浙大将建成杭州城西示范区。昨日,同济、南京大学就这一区域规划设计展开角逐。最后,南大折桂。
规划范围180平方公里
此次名为“浙江大学周边地区概念规划”涉及范围180平方公里。该规划范围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叫“发展协同区”,范围为东至莫干山路-留祥路-丰潭路,南至天目
山路-02省道,西至余杭东西大道,北至104国道,并包括浙大玉泉校区、浙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区、小和山高教园区等,用地面积约180平方公里。第二层次叫“核心示范区”,范围为东至莫干山路-留祥路-丰潭路,南至天目山路,西、北至绕城公路,并包括西湖科技经济园扩园及规划仓前高教园区用地。
根据南大的中标方案,这一区域将是杭州乃至浙江的产、学、研一体化基地,杭州城市西部的文化与生态中心,现代化的城市示范区。
建设现代化城市示范区
前来竞标的南大讲师黄春晓认为,浙大周边地区核心区跨越浙大、余杭区、西湖区等多个行政区域,建设缺乏统一协调和引导,区域内交通比较混杂,与老城区联系较差,市政公用设施明显不足。
由此,方案提出了“重点开发,有效控制,专业特色、区域共建”的规划建设思路,着力打造一个产、学、住、游为一体的现代化城市示范区。规划方案设计2020年区域总人口规模控制在100万左右,其中城镇人口90万左右。其“对区域内居住用地、人口规模等要强有力控制”的观点受到专家们的认同。
把城市建在公园中
也许是因为杭州城区拥有西溪这一天然绿地,也许是因为生态保护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日显重要,两家竞标单位都把“生态”作为浙大周边地区规模建设的一个要点和亮点。
南大方案中就提出了“3条放射长廊、4大组团、2条生态廊道、3片生态开敞空间”的空间结构,并提出区域内生态用地要占40%以上,并提升市政公用设施用地,而大
幅度降低居住用地。
快速路通进大学城
目前杭城西部的交通瓶颈是个大难题。同济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方案虽然落选,但是他们提出的区域建立四级交通系统受到了专家们认可。
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章济宏说,未来的浙江大学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校区,它的超大规模、开放式办学已经超出传统大学范畴,大学与城市的联系将更加紧密。而实现这种联系,就需要将城市干道、快速路网,甚至是地铁、轻轨伸展到大学城之中。
(通讯员 顾志法 吴为 本报记者 钟黎明) 2004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