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在全社会树立起预防、治疗并重的健康新观念,健康人群要坚持每年体检,这样可以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省政协委员、邵逸夫医院副院长蔡秀军是位肝胆外科专家,他三句话不离本行。
蔡秀军在门诊时经常碰到腹胀腹痛了才来就诊的病人,一问都是从来不体检的。他常很惋惜地对病人家属说:“为什么不坚持体检呢?”蔡秀军说,其实体检不用花很多费用,关键是老百姓的健康观念问题,重治疗轻预防保健,总认为只有生病了才要上医院。
我省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非常重要。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公共卫生机构的建设、完善工作列入“五大百亿”工程中,《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全面加快公共卫生建设。蔡秀军说,省委、省政府很重视为全省人民构筑健康防线,现在,转变人们固有的“重治轻防”的健康观念显得尤为重要、迫切。卫生行政部门、新闻媒体、医疗机构等要加强预防、治疗并重的健康新观念的宣传,普及疾病预防和卫生保健知识。
由于在临床医疗中经常接诊到年轻患者,蔡秀军把关注的目光更多地停留在年轻人身上,曾对年轻人最集中的高校的医疗保健预防工作进行过调研。他发现,这种“重治轻防”的现象在高校的卫生工作中同样存在。
依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高等学校医疗保健机构工作规程》,高校卫生保健机构的首要任务是做好高校预防保健工作,但目前一些高校卫生工作也普通存在重治疗、轻预防的倾向,使得占学校卫生工作主体作用的预防保健功能大大削弱,也不利于社会医疗资源的共享及优化分配。蔡秀军建议加强学校卫生工作立法,使政策向高校预防保健工作倾斜。高校卫生工作应纳入政府疾病预防和控制网络,其工作重心应回归到预防保健上,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健康新观念的健康人才。
(本报记者张冬素) 2004-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