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洞庭(山)碧螺春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委员会与浙江大学签订协议,委托该校开发洞庭(山)碧螺春信息管理软件。据了解,今年上市的洞庭(山)碧螺春将用IC卡取代“茶农标识”,实施电子票据防伪。
去年洞庭(山)碧螺春获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上市的洞庭(山)碧螺春采用由茶农标识和销售标识组成的二维条码防伪系统。但由于“碧螺春”产量有200多吨,与之配套按茶叶重量核发的“茶农标识”有100多万张,发放工作量巨大,从而也使监督管理部门不能及时掌握销售情况并发现问题,同时受利益驱使,还出现个别茶农出售“茶农标识”的情况。
据了解,今年推出的洞庭(山)碧螺春信息管理软件,将把IC卡技术应用在茶农管理上,使有形的二维条码数字化。今年的茶农和销售企业基本信息将全部写入IC卡里,按户发放,工作量将大大减少,又可防止个别茶农违规使用“茶农标识”行为;同时57家允许使用洞庭(山)碧螺春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标识的生产销售企业,将统一配备手持式IC卡读写器,通过读写器记录收购的茶叶数量及来源,2至3个星期内必须将读写器信息写入中心数据库,以换领等量的“销售标识”。
(记者 王莉)2004-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