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斥巨资建“虚拟莫高窟”

发布时间:2004-03-04来源:

    
    为更合理地保护利用世界遗产敦煌莫高窟,中国政府决定投资两亿元人民币,利用高科技手段建造“数字虚拟莫高窟”。
    
    据新华社兰州3月4日电,记者日前从甘肃省文物局(处)长会议上获悉,随着西部大开发后旅游业的不断升温,从1999年开始,世界各地到莫高窟来旅游、参观的游客数量呈大幅度上升趋势,每年都以5%的速度递增,在旅游黄金周时每天游客量可达5000多人。这一方面让更多的人了解、感受到了敦煌文化,另一方面却给莫高窟文物保护带来了威胁,因为由参观者呼出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对洞窟内的壁画及其它文物产生的不良影响非常大,这使文物的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为此,敦煌研究院最初采取了引导游客在春、冬等旅游淡季来参观莫高窟的措施,但由于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等原因,该办法收效并不理想。因此,目前莫高窟可供参观的60多个洞窟只得采取“轮休”方式,让洞窟内的湿气和二氧化碳排放出去后,再让游人进行参观。
    
    为解决这一问题,近日,国家计划投资两亿元用于筹建“数字虚拟莫高窟”,并把其作为中国“大遗址保护的一个典范”。该工程目前已由中国设计研究院进行了论证设计,中国敦煌研究院与浙江大学、美国西北大学已联合进行了“数字虚拟洞窟”的技术研究,并成功拍摄了相关洞窟的数码照片,通过拼接技术将图象输入电脑,做成高质量的“数字平面或三维洞窟”。
    
    据介绍,这种虚拟洞窟能使观看者有进入真的莫高窟的感觉,并可以在洞窟内旋转观看,清晰地看到洞窟内建筑、彩塑和四壁壁画的所有艺术品。由于使用了特殊技术,观看者还可以看到自然光线中看不清楚的细节,以及真洞窟内被背屏或中心柱等阻碍视线的建筑所遮挡的壁画。专家指出,“虚拟莫高窟”的建造,不但可以减少参观者所引起的石窟温度与湿度的升高,避免壁画的损坏,还促进了敦煌文化财富的记录和保存,使莫高窟的文物和文化都延年益寿。
    
    (200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