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发现太阳系最遥远天体,是否第十大行星有争议

发布时间:2004-03-18来源:


    当地时间3月15日下午,在美国航空航天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科学家迈克·布朗宣布,他们在距离地球约129亿公里的地方新观测到一个类行星天体,这一红色耀眼的小天体是迄今已知的太阳系中最遥远的成员。有的科学家就此认定该天体是太阳系第十大行星,也有的科学家坚决反对,理由是它体积太小不应属于行星,所以,科学界关于行星构成条件的争论也再次激烈起来。
    
    发现太阳系最遥远天体
    
    据美联社、路透社3月16日报道,由美国航空航天局资助的加州理工学院研究小组科学家迈克·布朗在发布会上表示,此次发现的小天体由岩石和冰块组成,直径在1288公里至1771公里之间,大小约为冥王星的3/4。
    
    布朗说,新观测到的这个天体距离地球约129亿公里,是目前人类所知的太阳系中最遥远的星球。据推算,这个星球围绕太阳运行一周大致需要1.05万年,与太阳的最远距离有可能达到1300亿公里,这相当于地球与太阳距离的900倍。
    
    由于距离太阳极其遥远,这个天体所处区域的阳光少得可怜,科学家估计那里的温度肯定不高于零下240摄氏度,是目前太阳系中已知最为寒冷的地方。
    
    所以,科学家现在已经决定给这个天体取名为“塞德娜” (Sedna),在因纽特人的传说中,塞德娜是创造北极海洋生物的造物女神,生活在海底深处的冰窟里面。
    
    布朗表示:“我们认为‘塞德娜’是太阳系最原始的星体,自从太阳系形成以来它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不过,‘塞德娜’离太阳的距离实在是太遥远了,甚至一枚大头针就能挡住太阳射向它的阳光。”
    
    据布朗介绍,2003年11月14日,他和他的研究小组利用美国帕洛马尔天文台的望远镜首次观测到了“塞德娜”。几天之后,各地科学家分别把位于智利、西班牙和美国亚利桑那的望远镜对准这个神秘天体,一致证实了这一发现。美国新发射的“斯皮泽”红外太空望远镜也对其进行了观测。
    
    有关“塞德娜”的各种数据都是科学家对各个渠道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后估计出来的,对人类来说,“塞德娜”还是十分神秘的,关于它的很多信息还有待进一步了解,该天体表面究竟有什么东西现在也不得而知。
    
    目前初步的观测结果显示,它是除火星之外太阳系中颜色最红的天体,但天文学家无法解释具体原因。据布朗透露,研究小组有证据表明,“塞德娜”可能还拥有一颗卫星。
    
    是太阳系第十大行星吗?
    
    科学家表示,“塞德娜”是自1930年人类发现冥王星以来,在太阳系内发现的环绕太阳运行的最大一颗星体。但是,如何定义它的身份呢?它到底是不是太阳系的第十大行星呢?科学界就此展开了激烈争论。
    
    坚持认为冥王星是太阳系内行星的科学家提出,“塞德娜”当然是行星,虽然它的直径比冥王星小,但也应该属于行星,它就是太阳系的第十颗行星。
    
    但是,很多科学家认为,冥王星的直径太小了,只有2300公里,根本不能把它称为行星,它实际上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小天体,而新发现的“塞德娜”就更不能算行星了。
    
    布朗也指出:“尽管天文学领域目前对行星还没有完全、正式的定义,但我们认为将‘塞德娜’称为行星并不合适。”
    
    布朗表示,关于行星的构成条件,科学界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议,他不主张把“塞德娜”归为行星之列,因为行星的体积应该更大一些。研究人员预测,在塞德娜附近可能还会发现其它体积更大的星体。
    
    另外,科学家估计,未来的72年是观测和研究“塞德娜”的最佳时机,因为它与地球距离将变得相对更近,亮度也会有所增加。然后,它将逐渐远离地球,开始自己长达万年的新一轮绕太阳之旅。
    
    2004-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