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晚,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陈建军教授在紫金港校友书屋为紫云学生会主办的第二届紫云论坛系列活动作了“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与前景”的专题报告。
陈建军教授曾留学日本京都大学、名古屋大学和国立新泻大学,获博士学位。曾先后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环日本海年报》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并著有《中国高速增长地区的经济发展》、《产业区域转移与东扩西进战略》。现为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问题顾问专家, 浙江省政府“长三角”一体化重点课题执笔者。
在讲座中,陈建军教授指出,区域经济关系与国际经济有似点。要搞好地区之间的资源互补,共同发展。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是鸦片战争以来商品经济发展而来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自然进程。而建国后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被分割成两省一市地区经济,中国改革开放第一阶段所形成的制度障碍如要素与产品流动的壁、
户口制度、人事调动制度等,严重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江、浙、沪存在各自的优势和劣势,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要求呼之欲出。
陈教授同时指出长三角地区有自己独特的地理优势。长三角地区具体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目前被列入“长三角”都市圈的共有15座城市,包括上海,江苏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泰州,浙江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这15座城市土地面积约占全国的1%,人口占全国的5.8%,创造了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8.5%,贡献了全国财政收入的22%和全国出口总额的28.4%。无论在经济总量上,还是在发展速度上,长三角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巨轮的领航者,甚至被认为是未来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在这块丰腴富饶的土地上,有中国的商业与金融中心—上海;有美轮美奂的人间天堂—苏州和杭州;有民营企业富甲天下的大本营—温州.本世纪头二十年是世界制造业中心的二十年,也是中国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努力争取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二十年,为了使中国达到这个目标,长三角地区任重道远,为使这片生机勃勃的热土真正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火车头和动力强劲的“发动机”,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城市间的资源整合,在一体化的平台上实现共荣。目前,长三角一体化正在成为一股汹涌澎湃的大潮,这股浪潮给杭州,给浙江,给长三角,乃至全中国的发展带来史无前例的机遇。
最后,现场同学纷纷提出各自感兴趣的问题,陈教授一一作了解答。
(紫云学园新闻中心 罗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