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书鸿的名字,是与敦煌连在一起的,因为他是“敦煌守护神”。而在这位敦煌艺术研究所第一任所长过世之后,他肩上那沉甸甸的历史重任就落到了他的妻子李承仙和儿子常嘉煌身上。
昨日,常嘉煌来到浙大西溪校区,以《常书鸿与敦煌》专题报告会的方式纪念自己的父亲诞辰100周年。他极富感情地道出了母亲生前的一句话:“你是杭州人,虽然浙大不是你的母校,但是她是我们的母校。就算以后我走了,和浙大的友情也不要断。”
为了敦煌,1943年常书鸿这个旅法画家,从美丽的巴黎塞纳河畔来到敦煌与风沙相伴;为了敦煌,他的前妻离他而去,他甚至被人嘲笑为“太监”。常书鸿曾说:“艺术家进敦煌,不是进天堂,而是进地狱。”
尽管残忍,这种牺牲精神,仍在他那被称为“敦煌痴人”的妻子,和那在敦煌出生长大的儿子身上继续着。敦煌已变成一种很超然的东西,在支撑着常家两代人与之血肉相连。
如今,常嘉煌这位旅日画家和父亲一样,放弃了海外的优裕生活回到祖国,在距敦煌莫高窟60公里处开凿现代石窟。在常嘉煌的设想中,他不仅要重现古代石窟原貌,而且还要为子孙后世留下现代艺术家的作品。继常家的“敦煌守护神”和“敦煌痴人”之后,“敦煌之子”正书写着敦煌又一段历史。
(实习生冯静芳)2004-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