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在院士当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今天晚上,中国工程院举行学习胡锦涛总书记讲话座谈会。中国工程院八个学部都有院士参加。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主持座谈会,副院长王淀佐参加。
与会院士们对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的“科学发展观”感触最深。汪应洛院士说,胡锦涛总书记阐述的“科学发展观”,是针对中国共产党几十年的经验教训而总结出来的,它切中了我们今天工作的要害。比如我们以前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很多都没有做到协调发展,存在不少问题。现在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解决这些问题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当前我国不少地方的领导考虑政绩的较多,而考虑长远的较少。汪应洛院士举了美国发展的例子。美国就曾为经济发展而付出过环境被破坏的巨大代价。以前我们知道美国经济一度是零增长,当时我们还认为这是资本主义的腐朽性,其实它是美国不得不为以前忽略环境发展而付出的代价。我们现在一些地方的环境质量很差,其实也是经济在为环境偿债。因此许多地方领导要多考虑发展的长远利益,坚持“科学发展观”。
叶奇蓁院士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了对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的认识。他说,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在“科学发展观”上科学技术很重要。以能源为例,去年南方电力不足给我们敲了警钟。由于缺电,许多工厂不得不停止生产,这就导致许多资金和资源的浪费。电力的紧张又导致了煤的紧俏和运力的紧张。如果我们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要优化能源结构,使其合理发展,在整体上有所规划。现在我国的核能在能源中只占1%%多一点,再发展10年也就是4%%,但发达国家现在就已远远地高于4%%了。我们要协调处理好今天和明天的关系,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解决它,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苏义脑院士在发言中说,在京的中央政治局常委都出席了两院院士大会,说明党中央对科学的重视和对科学家们的殷切希望。听了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后深受感动,深受鼓舞,同时也感到身上的担子很重。我们要坚决努力贯彻“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科学的强有力的支持。
在座谈会上,院士们普遍认为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内容很全面地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对总书记的讲话内容还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卢耀如院士指出,党中央十分重视“科学发展观”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各级领导必须认真学习,特别是省市和地方的领导更要全面理解这一问题。不少地方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不顾自然条件,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导致急功近利行为的出现,还破坏了环境。这些都需要加以纠正。
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在座谈会上说,听了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后,我有三点体会。第一,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在21世纪建立小康、步入发达国家的关键。很多人都谈到能源紧缺问题,但想一想日本。日本的国土只是我国的1/50左右,它的资源很贫乏,但它的经济搞上去了,关键是它抓了国民教育。所以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科教兴国都是战略性的。
第二,我们搞工程科学技术也要转变观念。以前我们经常是以“物质”为本,搞水利的都要把自己的大坝建成最大的,搞钢铁的都想建一个特大的高炉,都是以追求生产效益为根本,考虑的都是“人定胜天”。现在提倡“科学发展观”就要考虑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以人为本。
第三,要实现“科学发展观”就要向广大干部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干部要改变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政绩观,而普通群众也要提高知识水平。全社会要特别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
(记者 李大庆)2004-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