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高新区(滨江)管理体制调整两周年这个特殊日子,高新区(滨江)“攀亲”浙江大学,双方签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面合作框架协议》,确立了多层次、全方位的长期合作关系。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国平,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分别在签约仪式上讲话。副市长金胜山,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陈子辰,副校长程家安等出席。
高新区(滨江)管理体制调整以来,紧紧围绕“构筑天堂硅谷,建设科技新城”的目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获得了快速发展。长期以来,浙大为高新区(滨江)输送了大量高素质人才,同时也成为吸引投资创业的重要渠道。在高新区(滨江)注册成立的科技型企业中,由浙大师生直接创办或与浙大有紧密关联的企业达到207家,约占全区科技型企业总数的16%。浙大科技园的开发建设更是双方密切合作的成功典范。
《关于进一步加强全面合作框架协议》涉及人才培训与实习、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软件及IC设计三个层面内容,将建立决策咨询论证制度、干部交流培训制度,共同推进国家软件产业基地、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留学人员创业基地和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合力提升高新区(滨江)科技创新水平,支持浙江大学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努力引进浙大的高素质人才。
王国平指出,管理体制调整两年来,高新区(滨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绩的取得,靠的是一个想干大事、敢干大事、能干大事的领导班子,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讲奉献的干部队伍,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极强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高新区(滨江)要真正成为一个高科技、多功能、园林化的科技城,关键是要打好“三张牌”。一要打好“体制牌”。要巩固、完善、深化体制创新成果,以体制创新带动技术、管理和文化创新。二要打好“环境牌”。体制重于技术,环境重于政策。要进一步改善提升环境,以一流环境吸引一流人才,以一流人才兴办一流企业,进一步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三要打好“人才牌”。浙大是杭州的“金名片”,是杭州的知识源、创新源、人才源。高新区(滨江)要紧紧依靠浙大这棵“大树”发展,真正成为“天堂硅谷”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打造世界级的IT研发、生产、出口基地。
潘云鹤在讲话中代表全校师生对全面合作协议的签订表示热烈祝贺。他说,协议的签订,是浙大与杭州全面战略合作的又一重要举措。自高新区(滨江)体制调整以来,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快速发展,浙大师生正在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而不懈努力。近年来,浙大与杭州建立起了全面、长期、稳定、特殊的战略合作关系,浙大与高新区(滨江)在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合作也在全面展开。广泛合作达到了双赢的效果,创造了可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方全面合作,不仅是高新区(滨江)加快发展的需要,也是浙大加快发展的重要举措。浙大一定会在新的起点上,发挥自己在教育、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帮助高新区(滨江)做大、做强、做优高新技术产业。
(记者杨泽伟 杭州日报)2004-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