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宁参加2004全国腹腔镜在肝胆胰脾疾病中应用新进展学术报告会的一些专家认为,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微创外科技术的应用领域将越来越大,而且将越来越走进普通百姓。
又快又好的微创外科技术的普及体现了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浙江大学医学院副院长蔡秀军教授分析,从前因为医疗条件差,技术也不成熟,人们患病得不到及时医治,忍受着巨大痛苦;到了温饱时代,医疗条件基本能够满足患者治疗的需要,病人的需求大多是“治好就行”,没有其他的额外要求。“但在如今,医疗技术已经有了长足发展,解决了温饱问题的人们有了多方面的追求,比如外科手术,人们既希望手术中尽量少出血,减轻痛苦,手术后尽快康复,更希望手术不要留下难看的疤痕。”在具备相应科学技术条件及存在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微创外科技术带给整个社会的是一种福利。
但是,一些专家们也对微创外科技术进行了一些冷思考。首先,目前我国微创外科手术的器材大部分还是依靠进口,技术创新跟不上实际需要,由此引发的高昂手术费用仍然让普通患者吃不消。蔡秀军教授认为,微创外科手术的费用居高不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内相应的技术设备还跟不上实际需要,绝大多数器械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因而成本比较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彭淑牖教授说,以胆囊切除手术为例,国内不少地方收费都在8000元左右,多数都是用国外器械。近年来国内仿制器械比较多,缺乏自主开发创新,而且跟国外同类产品在精细程度上存在较大差距,很多人担心会影响到手术的效果。
另外,一些专家也担心,微创外科技术的普及应用会不会引起传统基础技术的缺陷。从技术层面来讲,传统开放外科手术是微创外科技术的基础,两者仅仅是手段方式不一样,而一些基本的操作,比如切除、缝合、结扎等要求都是一样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外科学系教授刘允怡认为,国内一批年轻的外科医生可能刚刚主刀就从事微创外科手术,而对传统开放手术缺乏更多的实际锻炼。在微创手术中,医师长期使用三维视野、手术仪器会使医师逐渐失去手部接触病人的感觉,此外,眼手协调不同、手术空间小等问题也对医师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不过一些医学专家认为,今后手术方面细化分工也是一个大趋势,专长于微创外科手术同样可以有自己施展的天地。
现代人为减少一个切口疤痕甘愿如此“大动干戈”,体现了社会选择的多样性。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教授黄志强认为,外科微创化是在信息革命时代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一些微创技术下的疾病诊治已经成为行业的“金标准”,但是外科医生的手仍然是不可代替的。“此种趋向,既有医生的导向,更多的是病人自己的选择。在不同的时代,会有更多的可供选择的方法出现。但是,减少手术创伤的总量,减轻病人的手术后创伤反应,应该是对患者有利的。”黄志强教授说。
(记者 张周来)2004-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