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城市学院“理论基础+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具有很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优势。今年学院有五类专业试行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招生专业设置随之改变。第一年,学生按大类宽口径招生和培养;第二年,学生凭兴趣和能力选择专业;第三年,学生根据就业意向选择专业方向,真正实现“个性化”培养,以增强学生的市场适应及竞争能力。
■五类专业有特色
电气信息类:一年后分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经济学类:一年后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专业;
工商管理类:一年后分工商管理、财务管理、旅游管理专业;
新闻传播学类:一年后分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国际金融与商务类(中澳双联班):一年后分国际商务、国际财务与金融专业。
■中外合作专业人气看涨
教育国际化是城市学院发展战略之一,至今已与国外多所优秀大学合作开展了6个本科学位项目的合作,如:与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合作的国际金融与商务类(中澳双联班)、国际经济与贸易(中澳双联班);与澳大利亚昆士兰理工大学合作的中澳高级双语教育班;与新西兰怀卡托大学合作的新西兰国际教育合作班等,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创新能力和诚实守信的素养。目前,中外合作项目在读学生700余名,占在校生7.6%。今年,学院还将继续大招生,以满足考生的需求。
■紧缺专业就业前景乐观
政府支持办学给城市学院带来明显的实习和就业优势。杭州市政府牵头组建了由28个委局参加的“产学研合作委员会”,向城市学院提供教学实习、实践场所的支持和毕业生就业网络。目前,杭州市西湖博览会、市工商管理局等部门已与城市学院建立了稳固而高效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根据杭州市乃至浙江省的产业发展重点方向调整和设置专业,学院特别针对一些预计市场紧缺的产业进行专业和学科布局调整。从近几年的就业趋势来看,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光电信息工程)、建筑学、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生物技术、药学、护理学、广告学、英语、日语、艺术设计、法学等专业都很乐观。2003年,首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3.6%。其中土木工程和英语专业达到了100%;其他专业就业率大都超过了本专业的浙江省平均就业率。
(本报通讯员 徐波) 2004-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