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实验室吸引了我

发布时间:2004-08-22来源:


    2003年7月,还在浙江大学信息学院光电系、竺可桢学院强化班念大三的楼翔,成为了2003年爱因斯特海外交流的学生,去德国的一家实验室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国际技术交流和实验室实习。
    
    楼翔还清晰地记得,在校园里他通过层层选拔,最后进入到面试关,当时一共有三个同学竞争这次出国实习的机会,最终他凭着过硬的专业知识,流利的英语,以及较强的表达能力和创新精神,获得了去德国的机会。
    
    三个月的实习后,导师给楼翔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推荐信:“楼翔同学是一名才思敏捷勤奋努力的学生,在工作的项目上具有极其浓厚的兴趣。基于过去的三个月,我肯定地说,他在理解物理科学测量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同时我还发现他是一位可以信赖和友好的同事。基于以上的陈述,我热烈地推荐楼翔同学。”
    
    楼翔用3.5万多字,总结了90天德国感悟。然后,他下定决心申请去德国留学。
    
    “在同学当中,我是惟一一个以英语申请去德国留学的,难度很大,但正是因为有了去年在德国实习的经历,还有导师给我的推荐信,使得我顺利申请到了学校,并且一次过关拿到了签证。”
    
    这个高大帅气的小伙子,今年十月将踏上赴德读硕的旅程,而这样的选择是与他去年夏天的德国实习经历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记者专门摘录了他日记中的一些片断,可以让我们一览他的德国实习生活。
    
    7月31日
    
    今天早上,爱因斯特的志愿者来陪我到最近的超市买了一些生活必需品,然后去了爱因斯特在柏林工大的总部,之后又匆匆地去了我工作的地方——MBI(Max-Born-Institute)。
    
    德国人很和蔼、热情,感觉挺好的。教授给了我一叠材料,说下周他要出差,这点材料够我读的了,然后带我去办了ID卡,这样我就可以自由进出研究所和我的实验室了!
      
    8月12日
    
    今天教授从加利福尼亚回来了,下午一点的时候教授和我聊了2个小时,都是关于此后10个星期我的计划安排(德国人好认真,我以为他会把我这个实习生随便就打发了),同时也介绍了他们研究进展的状况。
    
    相比第一天我来的时候教授和我聊的情况,我发现我进步了好多,这回能听懂他60%的内容了!!主要是很多专业词汇听不懂,而这些专业词汇又是谈话中的KEY-WORDS。
    
    相比1周前是有了突飞猛进,看来上周的文献阅读没有白费工夫,很有成就感!
    
    明天我就可以到实验室,感性地了解一些东西,好兴奋……(原来在学校都是3~5个人一组做一个实验,很多时候我是搭便车的,或者说没有什么机会让我一个人从头做到尾。)YES!加油!
    
    8月14日
    
    今天在实验室,一个人测了一点数据,虽然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但很有成就感!
    
    今天看到“白光干涉仪”了。原来在课本上学过它的原理图,但一直没有机会看到它的庐山真面目……这回不仅一睹“芳容”,而且还上去“过了把瘾”。
    
    精度好高,能测到几纳米!然后,今天基本确定了我在这儿要解决的问题:比较CCD和CMOS相机的噪声响应,为今后所要做的实验的数字成像部分提供技术参数。呵呵,明天开始有奋斗目标了!虽然我现在对此一无所知,但我相信两周半后我会是这方面的专家(至少在这个所里)。
      
    10月16日
    
    这周是在德国的最后一个周末,因为我的项目进展得不错,所以向教授周五请了一天假。
    
    今天有一件非常值得庆贺的事情——“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
    
    早上在地铁上听BBS时“China”的重复频率好高。然后,到研究室后,我的教授给了我一个惊喜!他送给我一束鲜花,说:“祝贺你们!听说你们的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了!了不起!”
    
    然后,在研究室里每一个见到我的人都会向我道喜!(浙大光电系2000级楼翔)
    
    (本报通讯员 曹晔 本报记者 沈伟红) 2004-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