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闻“研究生招生超本科”

发布时间:2004-09-06来源:


    近日浙江大学传出新闻,该校今年的招生比例发生较大变化,研究生招生首次超过了本科生,有专家分析此举表明该校朝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方向又迈进了一步。如何看待“研究生招生规模超本科生”?这一现象究竟是“喜”还是“忧”?记者上午采访了有关专家。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结构呈金字塔形,塔基是最广泛的基础教育,人才层次越高,相应的人才数量也就越少,但这种结构近几年正在悄悄发生着变化。以浙大为例,近几年报考浙江大学研究生的人数不断上升,今年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17500多人。该校今年招收的新生中,研究生人数6518人,本科生6018人,研究生招生数额首次超过了本科生。作为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大学,全校的研究生、本科生招生规模发生逆转,这一现象在国内虽然还不多见,但近年来随着高校规模的急剧扩充,研究生、博士生比例快速提高已经成为现实,在我省的许多高校,部分系科和专业的研究生数量也早已超过了本科生。
      
    对这一现象,南京社科院院长叶南客教授认为,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由于我国近几年高等教育发展较快,大学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逐步演变成大众化教育;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放大,这些都为包括研究生、博士生在内的高端人才急剧增加创造了现实基础。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人力资源专家盛宇华教授分析,高校在竞争中着力提高自己的高端教育水平,力争成为“研究型大学”,是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的内在原因。从生源的角度来说,由于近年来就业形势不断下滑,许多学生都将考研作为延缓或解决就业压力的途径,这也刺激了高校扩招研究生和学生热衷读研究生的积极性。
      
    在博士生、研究生越来越多的同时,我们也越来越频繁地听到了诸如“博士生满天飞”、“研究生还不如本科生”的抱怨,“高层次人才不等于高质量人才”,成为人才教育中的一大致命伤。两位专家提醒,教育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两个前提条件:一是满足社会需求;二是不能人为降低教育质量。不论哪个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总是多元化的,既需要研究型尖端人才,也离不开实用型人才。现在一些重点高校一方面大力扩充研究生、博士生招生规模,同时拼命压缩大专甚至本二的培养规模,有些高校甚至自豪地宣布“消灭了本二”,造成了新的人才结构单一,许多地方出现了大学生就业前到职校补上实践课,就是这种简单“贪高求大”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现实脱节带来的恶果。更关键的是,高校调整人才培养结构,一定要从本校的实际教育能力出发,不能跟风贪虚名。研究生教育的上游资源是本科教育,如果没有过硬的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事实上,国外一流大学如哈佛、剑桥等都把本科教育放在首位,这对国内高校应该有所启发。
    
    (余永胜 王国柱 薛兵 )200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