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每个大学毕业生来说,能够进入一所国内外著名的大企业都是一种荣耀,这不仅意味着高收入,还意味着有更多的锻炼机会和更好的发展前途。本文的主人公、浙江大学新闻系毕业的张芳(化名),现在在深圳康佳总部工作,她是去年康佳集团到浙大专场招聘的8名“猎物”之一。以下是她的自述:
我在大学里学的是新闻,具体地说就是广播电视新闻学。在大学里,我的生活很有规律,除了上课,学着制作片子以外,就是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学校的剧团、系里的辩论赛、文艺晚会等都留下了我身影。
有同学在校园网上看到康佳要召开专场招聘会的消息,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也去投了一份简历。没想到第二天就接到了康佳进行面试的通知。
康佳的考试在杭州玉泉附近的一家宾馆进行,到了那里才知道,10个职位竟然去了500多人。上午主要是自我介绍,中午安排了笔试,内容尽管很杂,但几乎都是每个人日常期间会碰到的,我觉得更多的是测试心理题,例如,你喜欢什么样的颜色,为什么选择这种颜色;你平常怎么跟同学相处,同学对你评价如何等。这两轮过后,只有极少数的人被淘汰了,“幸存”下来的还有近400人。
下午,我们就被分成了若干小组,分别到不同的地方去应考。我们被领到一个办公室之后,坐在外边等着答题。我抽到的题目是“请简单用英语对中国‘神舟’做一下评价”。我平时的爱好比较广泛,经常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BBC的英语广播,对“神舟5号”宇宙飞船关注得也比较多,时事、体育、经济等都有所了解。我认为自己的回答比较流利,比较合体,主考官也不断点头。这轮之后,接着就是分组辩论,每组10人,要求全部用英语问答。
轮到我们组的时候,主考官拿出一个康佳手机说:“你们的辩论题目就是‘使用手机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弊’,给你们1分钟的准备时间”。我们担当的是反方,认为用手机是弊大于利。因为,我经常参加学校里的辩论赛,英语也不错,就自告奋勇担当了我们组的发言代表。开始的时候,我还有些紧张,但后来看到台下的13位评委兼观众也在鼓掌,我知道我成功了。
这轮下来之后,康佳的考试也结束了,8名幸运儿也产生了。当天晚上,康佳就叫我第二天拿着就业协议书到宾馆签约。
现在回想起来,我成功的关键就是自信开朗的性格和流利的英语,当然我广泛的爱好也帮了我很多忙。现在很多大学生都说大学生活不充实,我想说的是让自己忙起来,你就成功了一半。
(本报通讯员 郑晓芳 本报见习记者 张云山) 200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