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铺:借力营造生态家园

发布时间:2004-09-24来源:


    不久前,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科学系40名师生来到竹乡安吉,参观位于县城递铺镇的生态建设教育基地——中南百草园,调研讲解高坞岭生态村建设规划,对村民进行生态建设宣传,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最近两年来,递铺镇围绕生态大做文章,在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生态文化建设上下功夫。他们对科技含量低、规模小、可能带来污染的企业项目谢绝引进。在农村,通过改水、改路、改厕、改房、改线和环境美化等村庄环境整治,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目前,全镇通村道路全部黑色化,生态农业蚕桑、早园笋、干鲜果、白茶、蔬菜、花卉苗木规模均已超过万亩,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达到16个。
      
    三官杨梅在省农科院技术人员指导下,实施调节杨梅大小年获得成功。禹山坞村打造全国生态农业项目示范区,仅早园笋产品一项,农民人均增收3300元。禹山坞人还借助科技,实施太阳能治虫,沼气做饭点灯,生态有机肥浇园,村民们过上了生态化日子。随着生态旅游的兴起,不少村庄充分挖掘当地资源。西苕溪鹤鹿村办起了“漂流”,马鞍山等村引进了“百草园”,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文化下乡活动十分红火,生态建设提升了递铺的品位和形象。按照生态建设高起点、高品位和长期性、科学性的要求,今年以来,递铺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围绕“生态立镇”发展思路,与浙江大学合作,对生态镇、生态村建设进行规划,为递铺镇实现良好生态环境描绘了蓝图。
      
    高坞岭村是边缘山区村,距县城18公里,自然资源丰厚。今年4月,浙江大学高坞岭生态村建设小组一行8人进驻高坞岭,通过实地考察,于6月底编制成《2004年至2020年高坞岭生态村编制规划》,日前通过论证。规划主要有生态资源评价、生态环境现状、生态村建设与环境保护目标等8个部分。递铺镇的生态镇建设规划也已着手编制,禹山坞、双一、义士塔等7个村的建设规划将在今年下半年编制完成。
    
    (本报通讯员 程志恒) 2004-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