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科技前沿

数字里的学术规律 看社科院第5届优秀科研成果奖

发布时间:2004-09-28来源:作者:1097

新华网北京9月27日电(记者邱红杰) 反映全院最高学术水平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第5届优秀科研成果奖27日在京颁奖,副院长江蓝生在颁奖大会上公布的几组简单数字,令人信服地说明了学术成就的规律。
    
    在1万多项候选科研成果中,最终有129项获奖。江蓝生说,从平均完成时间上看,获得一等奖的专著为4.5年,二等奖的专著为3.29年,三等奖专著为2.45年。在基础理论研究和对策应用研究中,这一数据特点完全一致地表现着学术成就和耐住寂寞的必然联系。
    
    获奖者年龄结构同样也证明着这一“寂寞定律”。在基础理论研究的83位主要获奖者中,40岁以下的有10位,41岁到50岁的有25位,51岁到60岁的有18位,61岁以上的有30位,主要获奖者的人数同获奖学者的平均年龄基本呈正向关系。江蓝生说,这组数据表明,在基础理论研究领域,要做出优秀成果往往需要长期、潜心的积累,所以优秀学者的年龄往往较大。
    
    在对策应用研究领域,既需要学者有相当的学术背景,又需要有活跃、敏锐的思维,优秀学者的年龄相对较轻。对策应用研究成果1.48年的平均创作时间,也明显低于基础理论研究成果的2.7年。但江蓝生强调,这并不等于对策应用研究可以脱离基础理论研究。本届获奖的对策应用研究成果都有长期、持续、深入的跟踪研究背景,否则是不可能在短期内拿出中肯切实的对策建议的。
    
    从课题来源来看,本届的获奖成果中,自选课题成果最多,有51项。从完成方式上看,个人成果最多,有82项。江蓝生介绍说,自选课题是科研人员根据自己学术储备的实际情况确定的,先期研究基础较厚实,因而更有可能做出优秀成果。同样,学者们也更愿意在个人项目中投入较大的精力,因而也更能够做出优秀成果来。这同样证明,耕耘和收获总是成正比的,只有“甘做冷板凳,十年磨一剑”,才能做出经得起推敲、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学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