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成为浙江各地追捧的"财神爷"

发布时间:2004-11-17来源: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潘云鹤等人研发的计算机辅助技术与系统,已在浙江的300多家企业中得到应用,仅其中的33家就因此新增产值27亿元,利税3.3亿元。
    
    在浙江许多地方的政府部门和企业看来,与浙大联姻或合作,意味着将给当地带来更多的财富。"浙大是我们的'财神爷'!"在16日于杭州举行的"科技·人才·发展:浙江大学――浙江省市、县合作峰会"上,浙大成为杭州、宁波、湖州等地争抢的香饽饽。
    
    "我们不要资金,只要每年能给300个科研项目。"对临港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及其人才求贤若渴的港口临港城市宁波的代市长毛光烈甚至当场向浙大的全校师生和与会的省长吕祖善表态,单纯引进企业和财政支持带给宁波的财富是有限的,而科技项目和人才带给宁波的财富却是无限的。
    
    湖州长兴县和德清县更是表现出了积极姿态,当场与浙江大学签署了包括组建科技合作领导小组,共建和帮助当地申报技术开发中心、产品创新设计中心、技术孵化器,设立浙江大学地方技术转移中心,为当地开展科技和人才培养等在内的全方位合作协议。此外,长兴、德清两个县和安吉县政府还分别拿出300万元和200万元,设立与浙大的科技合作专项资金,加速高校科技成果在当地的转化。
    
    与带着资金来投资的企业不同,高校与地方的联姻并不能在短期内为当地带来看得见的投资数额增长。但却能为地方和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财源。
    
    统计数据表明:近6年来,浙大面向浙江地方和企业提供开展的科技服务项目数和经费总额迅速增长。2003年,各项科研服务项目达2100多项,经费总额高达3.2多亿元。一些高水平的科研项目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如杭州市最近新申报的180多项成果中,有135项来自浙大。杭州市重大农业科技项目几乎100%来自浙大,浙大开发的农业产业技术,共为浙江省创造社会经济效益65个亿,为农民增收10多个亿。
    
    近6年来,浙大培养的1.5万余名毕业研究生中,有近万名博士、硕士毕业生输往浙江省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有力地支持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其广泛的国际交流活动还促成了包括东芝、三星、诺基亚等一批在全球有重要影响力的企业,在浙江建立研发基地和产业基地。此外,浙大还主持了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重大调研项目40余项,为各级党委政府部门提供了近200项研究成果作为重要决策咨询,充分发挥了政府智囊团的作用。(完)
    
    (张乐、余健斌)2004-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