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杭州11月20日讯 今天是教育部规定的用人单位进高校招聘2005年毕业生的启动日,在我省首场高校毕业生招聘会——浙江大学2005年毕业生就业招聘会上,记者看到大多数同学在投简历时,没了在以往招聘会上的盲目性,而是看准了单位才“下单”。
在我省高校中,浙大毕业生人数最多,每年的就业招聘会开得最早,参加招聘会的用人单位不仅多而且层次高,因此浙大的招聘会一直以来被看作是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风向标”。2005年,浙大将有近1.1万名毕业生走向社会,其中本科毕业生有6033名,与2004年持平;研究生4877人,增幅达20%。今天有534家用人单位进场招聘。
上午9时左右,记者走进设在浙大西溪校区图书馆的一个招聘现场时,浙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小雷正边走边寻找笔记本上记着的企业的招聘摊位。小雷告诉记者,他早从浙大就业网上公布的招聘单位中“相中”了10来家企业,并且在网上查询过企业的情况。他说:“这样投简历比较有针对性,成功率高。”据了解,今天大多数浙大毕业生都是有备而来。
由于就业压力大,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往往有一种危机感,往年不少毕业生抱着“广种薄收”的想法,在招聘会上投简历如发传单,看到好一点的单位就投。而今年我省大学毕业生在求职中看准单位再“下单”的新动向,得到了专家和用人单位的肯定。省教育厅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有关负责人说,大学生有针对性地投简历,既能提高求职的效率,也可以节省求职成本。浙大理学院团委的王老师今年刚刚工作,她在招聘会现场向她的学生建议:参加第一场招聘会时,要多观望,不要急于投简历、签协议。宁波一家公司的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说,他们公司每年都有不少签了协议又违约的大学毕业生,所以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多点理性,不要盲目投简历、签协议,这对用人单位和大学生都有好处。
(记者 张冬素) 200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