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研异军突起 《自然》首开“中国论坛”

发布时间:2004-11-23来源:

NPG总编辑坎贝尔说,中国正在成为具有世界水平的成果来源之一
    
    享誉全球的自然出版集团(NPG)在中国迈出了又一个第一步。继两度出版中文增刊《中国之声》后,NPG将有关中国科研的讨论从不太显眼的纸上“移师”至白热化的会场。
    
    昨天上午9点,首场“《自然》中国之声论坛”在沪开讲。NPG总编辑菲利普·坎贝尔博士和亚太区记者戴维·塞拉诺斯基一个致辞,一个主持,轻松把握着论坛节奏,颇有几分“反客为主”的味道。
    
    毫无疑问,《自然》首开“中国论坛”对中国科研将是一次巨大的肯定与鼓舞,近年来它对中国所表现出的极大关注也被圈内视作推动中国科研前进的“良师益友”;换个角度思考,身为一个以出版发行为主营业务的商业集团,NPG的中国之行难免不包含“私心”,故而有科学家私下将论坛称作一场“年末发行会”。
    
    客观看来,《自然》有理由关注中国。在全球每月至少出版一次的科学杂志前10位排行中,NPG独占7席,成为世界上基础和中级研究论文的首要来源。为持续实现其在科研领域“不同凡响”的权威地位,异军突起的中国科研必定要成为它视线的焦点和潜在稿源。
    
    据不完全统计,《自然》杂志去年共收到214篇由中国科学家撰写的论文,占世界投稿总数的1%到2%。尽管比重较小,但上升趋势明显。昨天,坎贝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自己和同事的频频来访完全缘自中国实验室的吸引力:“毋庸置疑,这里正在成为具有世界水平的成果来源之一,我们期待更多成果从这里投向《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