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如此的平易、简朴而睿智,浑身上下散发着无限的魅力。一如他的陈类和陈-西蒙斯理论,用最简单平凡的办法解决最艰深的难题,引导微分几何与拓扑,代数几何和物理相结合,汇成了近几十年数学发展的滚滚洪流。”
近20年的交往,在数学家刘克峰看来,陈省身的人格魅力不仅成就了他在世界华人数学界无人能出其右的地位,也引导更多的人热爱数学,进入数学,投身数学这个美丽的殿堂。
刘克峰与陈省身的第一次接触,是在1985年,他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在南开大学数学所举办的研究生暑期学校里。第一次接触到以先生的名字命名的陈类理论,尽管当时不能领略其美妙,但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随后,在南开大学数学所宽敞的教室里,站在世界数学宝塔尖峰上的先生为一帮即将进入研究生阶段数学高材生讲座,深奥的指标定理徐徐道来。"先生的讲解,让我对数学理论发展的了解从300年前一下子拉近到了5年前。"先生的大家风范,由始至终充满魅力的微笑和不时冒出来的幽默,象磁石一样吸引着懵懂少年,让刘克峰至今仍历历在目。
几年后,刘克峰师从先生的得意门生丘成桐先生,在哈佛大学数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博士论文研究的就是先生那堂课上讲到的指标定理和先生自己的陈类理论――当然是在更广阔的空间上与模形式和物理结合到一起。至今想来,潜移默化引导他的,应该就是那场讲座。
先生和他的理论影响了刘克峰随后的人生轨迹。如今,刘已经在微分几何、拓扑、数学物理等领域取得了大量国际一流的原创性成果,许多理论都用到先生的理论和成果,其中陈类是他做研究的主要工具。
96年到斯坦福任教之后,刘克峰与住在那里的先生有了更多来往。记得有一次聊到先生为什么会想到研究向量丛,先生回答:线性代数研究一个向量空间,很自然的要考虑一簇向量空间,这就是向量丛。而陈类就来自空间变化的二阶导数。一句话使刘克峰对向量丛与陈类的认识提高了几个层次。大数学家就是从最简单,人人看得见的平凡里挖掘出美妙。如今向量丛和陈类一样在数学与物理中无所不在,却起源于如此的平凡。
每每想到这里,刘克峰就会想起范增先生送给陈先生的一幅画:牧童仙翁对弈图。如今牧童人到中年,仙翁却驾鹤而去。
先生惜才、爱才,善于培养和发掘人才。他对学生和晚辈的关心和提携人尽皆知。刘克峰清楚地记得,当时有个学生好学,经常找陈先生聊数学,先生便把他留在伯克利攻读博士。据说当他听陈先生讲课的时候就发誓,今后一定要为陈先生做些什么。后来,这名学生中了加州的乐透大奖,捐给陈先生一百万成立了陈氏基金会。这就是陈先生的人格与作为数学家的魅力。
在他的学生中,人才辈出。得意门生丘成桐得奖无数,包括世界数学界的最高奖费尔兹奖及瑞典皇家学院的七年一度的克雷夫特奖。吴文俊先生得了国家最高科技奖。张伟平得了第三世界科学院奖。
在国外,刘克峰常常能看到数学物理学家们毕恭毕敬的谈到陈省身,谈到丘成桐,谈到他们的陈-西蒙斯理论和卡拉比-丘理论。让作为中国人的他倍感自豪。从爱因斯坦开始,物理学家几十年孜孜追求的梦想是大统一理论,而超弦理论作为最有希望的大统一理论,将陈-西蒙斯理论与卡拉比-丘理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正因为陈丘师徒两代人的努力,如今华人数学家才有如此崇高的国际地位,并让我坚信,中国人可以成为备受外国人尊敬的大数学家。"刘克峰感叹说。有意思的是,后来刘克峰与他人合作证明的来自超弦理论中的世界著名难题马里诺-瓦发猜想,结论恰好与卡拉比-丘理论中与陈-西蒙斯理论中的无穷生成函数完全一样。
刘克峰如今已著作等身,他用从先生那里一脉相承的理论和钻研精神解决了理论物理中提出的一些国际著名猜想,并由此获得了国际上著名的谷庚海默奖、全球华人数学家大会银奖,Slian奖、Terman奖等多项重要国际奖项。其中谷庚海默奖是颁发给取得重大成就的美国科学家、艺术家和作家的最高奖项之一,许多诺贝尔奖、菲尔兹奖获奖者先后获得过这一大奖。
然而在他看来,无论自己在数学领域走得再远,研究得再精深,都不可能也永远脱离不了先生的影响。"我们都属于陈类。"他深情地说。(完)
(记者 张乐)200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