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分类新闻  大学时代

从美术史看澳门中西文化——纪念澳门回归五周年

发布时间:2004-12-22来源:作者:6814


    12月16日晚,西溪艺术楼,记载着澳门历史的精美绘画及摄影作品被打在了投影仪上,从前的小渔村到今天的繁华都市,100余张幻灯片一一展示,听着讲解仿佛跟随人文学院艺术系副教授莫小也一起穿越了澳门五百余年的沧桑。
    
    幻灯片中的绘画大多是当时来到中国的传教士留下的,从它们所描绘的情景看,当年的澳门只是一个小渔村,画面中只有散落的少量房屋,非常宁静。据史料记载,一直到16世纪中叶,随着欧洲殖民主义“航海大发现”的扩张,葡萄牙人到达了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当第一批葡萄牙人抵达澳门时,这里的宁静就被打破了,他们询问居民这里的名称,居民误以为指妈阁庙,就回答“妈阁”,葡萄牙人将其译为“MACAU”,这便成为了澳门葡文名称的由来。此后,澳门被葡萄牙逐步占领。
    
    葡萄牙统治澳门的几百年间,澳门的文化、艺术、建筑、生活方式等深深地打上了中西方文化碰撞、融合的烙印。比如,在绘画的风格上,既有西方的油画,也不乏中国的山水画;内容上,既有对风景细致入微的素描,也有对东方女性的精心刻画;城市面貌上,既能看到大量罗马风格的建筑、阿拉伯建筑,也有中国的佛教寺庙和中式建筑。单单一个大三巴牌坊上,就包含了耶稣雕像和佛教建筑的痕迹。
    
    正是由于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使得澳门成为中西文化的交汇地,而这些绘画记录了澳门屈辱又自豪的历史,该如何看待这种中西文化的碰撞?莫小也一语道破天机:“西方的技术传到澳门,融入了中国文化的精神。”是的,澳门从来就不缺乏中华民族的精神。当1987年中国与葡萄牙政府就澳门问题签署联合声明,葡国同意将澳门的治权在1999年12月20日交还中国的历史时刻,就注定了回归祖国怀抱后的澳门必定更加繁荣。莫老师用自己的相机记录了回归以后的澳门:既不乏当年小渔村的秀丽风景,更充满着现代都市的勃勃生机。
    
    11月20号,是澳门回归五周年的日子。在澳门回归时曾被一首歌深深打动,“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伴着这首饱含着浓浓爱国情感的闻一多的《七子之歌》,澳门回到了祖国温暖的怀抱!当我们再度看到莫老师给我们展示的今日澳门,看到这颗璀璨明珠在祖国的呵护下更为闪亮,我们徜徉在美术史带给我们的视觉记录中,感受到一个传统的澳门,一个现代的澳门,一个中西合璧的澳门!衷心期望澳门的明天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