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一代宗,情趣哲理尽其中。若能解得拳拳意,警心涤虑忘世功。”浙大前党委书记张浚生昨天上午再次重提自己10年前写给金庸的小诗(现存杭州云松书舍),既是表白两人多年的情谊,又是对金庸任职浙大6年的由衷评价。站在一边的金大侠与1999年初任浙大人文学院长相比,除了笑容依旧,面色显得有些苍老。这位生肖属猪的老人今年已经80岁了,张浚生则比他刚好小一轮。
31把名剑宝刀转赠浙大
昨天上午,“金庸笔下的龙泉宝剑展”揭幕式在浙大紫金港校区举行。金庸先生当场宣布,将龙泉市人民政府赠送给他本人的31件龙泉宝剑稀世珍品(24把名剑和7把宝刀,根据金庸15部武侠小说里的描写铸造和命名),转赠给浙大新筹办的博物馆。张浚生也随即透露,去年少林寺赠送给金庸的一把镇寺宝剑也一并转赠给浙大博物馆。
记者在现场看到,31把闪着冷光的名剑宝刀有血刀、冷月宝刀、龙泉宝剑、鸳鸯剑等各种造型,各自标注了金庸小说人物的名字,如:“屠龙刀(常金鹏所用),武林主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
金庸认为名剑宝刀并不只是杀人工具,中国古代的“剑道”提倡剑乃“君子器”,击刺捐让均应合于道义,宝剑是中华民族传统“武德”和高尚人格情操的象征。
金庸还是“坚决请辞”
有关“金庸请辞”一事,是众多一路跟踪的记者最为关心的。金庸话不多,但还是“坚决请辞”的态度,并对4位博士生表达了导师的好感,觉得这几位都特别用功。最近报章一些新闻,提到去年有两位报考金庸的博士生笔试成绩很差,金庸并不满意,所以就没招,由此引申到金庸对现在辅导的4位博士也不满云云,金庸表示记者多为断章取义,或者前后嫁接,离他本人的原意甚远,如果他还是报社总编的话,他会开除这些做假报道的记者。
金庸是性情中人,耳根子也软,尽管这两天非常疲累,但还是挡不住大导演张纪中的软磨,昨天下午去象山,参加今天上午揭幕的神雕侠侣影视城开城仪式。
张浚生曾和金庸约法三章
张浚生现任浙大学术委员会主席,前一晚他特意从北京赶回杭州,为金庸捧场,金庸也当场表示“张浚生是我的铁哥们儿”。
张浚生对金庸高度评价,他说:“1985年我初到香港工作,半个月内就去拜访了金庸,他请我喝了一杯白兰地。我们之间的友谊就开始了。1998年我到浙大任职,听说他有意到高校做些研究,在北大和浙大之间选择,我就说服他到浙大工作,和他约法三章,给他配一位常务副院长,主管日常事务,但我希望他一要热心教学,对教学工作能提出合理建议;二是利用他的影响,组织国内外重大学术会议;三是带研究生。这三条他都做到了,对我们学校帮助非常大。他不顾年事已高,不断奔波于浙港两地间,每一年都要来浙大三四次,为浙大人文学科建设尽全力,他主持召开了有全国40多位一流专家出席的‘浙大人文学科建设高级专家咨询会议’,邀请英国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院长高定爵士到浙大讲学等,受到广大师生爱戴。”
张浚生表示,外聘院长辞职,金庸不是第一个。一年多前,陈宜张院士请辞了浙大医学院院长一职,后来由巴德年院士接任,所以辞职很正常。“其实金庸两年前就跟我说起希望辞职,我说,如果你身体还好的话,再多干几年吧。”
据悉,金庸上个月在香港与浙大校长潘云鹤见面时也表示过,教授是肯定要当下去的,院长就不当了吧。
昨天记者询问校方,得到的答复是“现在学校还没有正式同意金庸的‘请辞’”。
(本报记者 徐澜) 2005-01-10
31把名剑宝刀转赠浙大
昨天上午,“金庸笔下的龙泉宝剑展”揭幕式在浙大紫金港校区举行。金庸先生当场宣布,将龙泉市人民政府赠送给他本人的31件龙泉宝剑稀世珍品(24把名剑和7把宝刀,根据金庸15部武侠小说里的描写铸造和命名),转赠给浙大新筹办的博物馆。张浚生也随即透露,去年少林寺赠送给金庸的一把镇寺宝剑也一并转赠给浙大博物馆。
记者在现场看到,31把闪着冷光的名剑宝刀有血刀、冷月宝刀、龙泉宝剑、鸳鸯剑等各种造型,各自标注了金庸小说人物的名字,如:“屠龙刀(常金鹏所用),武林主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
金庸认为名剑宝刀并不只是杀人工具,中国古代的“剑道”提倡剑乃“君子器”,击刺捐让均应合于道义,宝剑是中华民族传统“武德”和高尚人格情操的象征。
金庸还是“坚决请辞”
有关“金庸请辞”一事,是众多一路跟踪的记者最为关心的。金庸话不多,但还是“坚决请辞”的态度,并对4位博士生表达了导师的好感,觉得这几位都特别用功。最近报章一些新闻,提到去年有两位报考金庸的博士生笔试成绩很差,金庸并不满意,所以就没招,由此引申到金庸对现在辅导的4位博士也不满云云,金庸表示记者多为断章取义,或者前后嫁接,离他本人的原意甚远,如果他还是报社总编的话,他会开除这些做假报道的记者。
金庸是性情中人,耳根子也软,尽管这两天非常疲累,但还是挡不住大导演张纪中的软磨,昨天下午去象山,参加今天上午揭幕的神雕侠侣影视城开城仪式。
张浚生曾和金庸约法三章
张浚生现任浙大学术委员会主席,前一晚他特意从北京赶回杭州,为金庸捧场,金庸也当场表示“张浚生是我的铁哥们儿”。
张浚生对金庸高度评价,他说:“1985年我初到香港工作,半个月内就去拜访了金庸,他请我喝了一杯白兰地。我们之间的友谊就开始了。1998年我到浙大任职,听说他有意到高校做些研究,在北大和浙大之间选择,我就说服他到浙大工作,和他约法三章,给他配一位常务副院长,主管日常事务,但我希望他一要热心教学,对教学工作能提出合理建议;二是利用他的影响,组织国内外重大学术会议;三是带研究生。这三条他都做到了,对我们学校帮助非常大。他不顾年事已高,不断奔波于浙港两地间,每一年都要来浙大三四次,为浙大人文学科建设尽全力,他主持召开了有全国40多位一流专家出席的‘浙大人文学科建设高级专家咨询会议’,邀请英国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院长高定爵士到浙大讲学等,受到广大师生爱戴。”
张浚生表示,外聘院长辞职,金庸不是第一个。一年多前,陈宜张院士请辞了浙大医学院院长一职,后来由巴德年院士接任,所以辞职很正常。“其实金庸两年前就跟我说起希望辞职,我说,如果你身体还好的话,再多干几年吧。”
据悉,金庸上个月在香港与浙大校长潘云鹤见面时也表示过,教授是肯定要当下去的,院长就不当了吧。
昨天记者询问校方,得到的答复是“现在学校还没有正式同意金庸的‘请辞’”。
(本报记者 徐澜) 200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