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燃起人类绝处逢生新希望

发布时间:2005-01-25来源:


    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绝症有克星;深度烧伤的病人也有“脸”见人;瘫痪病人有望站立起来;帕金森病、糖尿病也不是没得治……是什么,给人类带来那么多绝处逢生的希望?干细胞!它好比普罗米修斯的火种,让将枯的生命重新点燃,让病变的脏器重获新生。
    
    车坏了,换个零件不难;人的脏器出了问题,就不是那么简单了。目前,无法用药物治愈的人体组织病创,主要依靠移植人工脏器和异体器官移植互为补充。
    
    由于现有的人工脏器还不能与机体很好相容,植入人工心脏瓣膜的病人为防止形成血栓就必须每天服用药剂;植入人工关节的年轻患者由于人工材料的损耗,常常要再施手术。而器官移植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供体的匮乏,能够等到捐赠器官的患者只能用“幸运”来形容,即使移植成功,由于不是患者自身的器官,排异反应常常出现,病人必须不断服用具有毒副作用的免疫抑制剂,即便如此,存活率仍旧不高。
    
    干细胞治疗的临床应用,则给患者们打开了另一片天空。
    
    无须再等器官移植
    
    干细胞治疗进入临床应用

    
    记者近日从浙医一院得知一个讯息:该院去年采用内皮祖细胞(一种专能干细胞)移植先后治疗了一些原发性肺动脉高压脉患者,其中8例获得明显效果,该项研究近日通过国内专家组鉴定,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疾病,患者从确诊到死亡,平均生存时间仅2.8年。由于患者症状不明显,往往确诊时已是病情后期。目前国内外均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少数大医院尝试肺移植治疗,但手术风险大,费用高(心脏移植费用至少在15万元以上,且移植后第一年抗排异药的费用就要5万元),而且供体来源受限,要找到一颗合适的心脏来移植更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
    
    浙医一院心内科陈君柱教授负责的“成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应用基础研究”课题组,通过抽取患者200毫升外周血(即普通义务献血的最低量),经体外分离提取内皮祖细胞,培养扩增后,将内皮祖细胞通过导管回输到脉动脉,从而促进血管新生,改变内皮功能。由于是自体移植,手术安全性好,并发症少,治疗费用在3000元左右。
    
    除了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外,浙医一院还采用内皮祖细胞移植,成功治疗了十余例严重的冠心病血管病变及外周大血管病变。
    
    干细胞是生命之源
    
    具有不断的分化能力

    
    什么是干细胞?它怎么会有那么神奇?为此,我们专门采访了浙医一院心内科博士后王兴祥医师及其导师陈君柱教授。
    
    王兴祥医师介绍,在人的一生中,皮肤、小肠和血液等组织需要不断地更新,这个任务是由干细胞完成的。干细胞的“干”译自英文“Stem”,意为“树干”,是一类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既然是树干,就有分支。干细胞在分化过程中,呈指数级增长,一个变两个,两个变四个……一代代地发展。
    
    有意思的是,干细胞的分化是不对称的分离,当一个变两个的时候,其中一个能基本保留母体的个性,就像造酒的药引似的,需要的时候,就可以随时拿来提供源泉。
    
    按照功能,干细胞可分为全能干细胞和多能干细胞、专能干细胞。像受精卵就是最高层次的胚胎干细胞,是全能干细胞。受精后的最初几个小时内,受精卵会分裂为一些完全相同的全能细胞,每一个均有可能发育成胎儿。
    
    多能干细胞,是一种或几种组织的起源细胞,它能分化出多种类型的细胞,但它不可能分化出足以构成完整个体的所有细胞。譬如造血干细胞,它能分化成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12种血细胞。
    
    专能干细胞来源于多能干细胞,具有向特定细胞系分化的能力,也称为祖细胞。它只能分化成某一种专门的细胞,譬如红细胞。
    
    干细胞用途极广
    
    可再造年轻的组织器官

    
    干细胞的用途很广,涉及医学多个领域。干细胞及其相关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得益于对干细胞上述功能的认识。目前科学家已能在体外鉴别、分离纯化、扩增和培养人体胚胎干细胞、原始胚胎干细胞以及多种组织干细胞,并以干细胞为种子培育成功一些组织器官。
    
    干细胞及其衍生组织器官的临床广泛应用必将导致一次医学革命,产生一种全新的治疗技术,即再造正常的甚至年轻的组织器官。这种再造组织器官的新医疗技术将使任何人能用上自己或他人的干细胞和干细胞衍生的新组织器官,来替代病变或衰老的组织器官。假如在年老时能使用上自己或他人婴幼儿或青年时期采集保存的干细胞及其衍生组织,那么人类长期追求的长生不老的幻想就有可能成为现实。
    
    人类干细胞研究近年来,接连在我国获得了重大突破,这些突破让“壁虎断尾再生,蛇蜕皮再长”似的梦想,逐渐向现实靠拢。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目前,体外皮肤再生已实现工厂化生产。2003年8月8日,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烧伤专业委员会在北京发布了这样一则新闻,徐荣祥等人的“原位培植皮肤干细胞再生新皮肤技术”,不仅实现了利用干细胞复制皮肤器官,而且做到了在人体原位复制,从而使人类从干细胞体外培植组织或器官移植治疗,直接跨入了人体原位干细胞复制器官。
    
    ———中枢神经细胞一直被认为是体内最难再生的细胞,一旦这些细胞被破坏,会导致难以治愈的神经功能障碍疾病,如瘫痪等。2003年8月28日,河南省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微生物与免疫教研室和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主持人张清勇等人联合进行人体胚胎干细胞分离,他们采用细胞克隆技术,在体外用特殊的细胞培养液使神经干细胞分裂增殖,“发?”后形成突起,建立起神经纤维联系。这项技术在国外已成功应用于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和脊椎损伤造成的瘫痪。
    
    ———干细胞还是其他各种疾病的克星,科学家能控制胚胎干细胞的分裂过程,便可以制造不同的细胞,代替病人已坏死的细胞。例如帕金森病人有缺陷的脑细胞,糖尿病人不能制造胰岛素的胰脏细胞,对医治神经系统退化的病症如脊髓损伤、肌肉萎缩、粥状硬化等也提供了新的希望。
    
    ———目前,人体小血管、中枢神经、大脑细胞、血液细胞、骨、关节、韧带、肌腱、半月板、心肌、心膜、心脏瓣膜、小肠、膀胱、食道、气管、乳房(脂肪组织)、硬膜、眼角膜、视网膜、毛发等组织的干细胞再生器官研究也正在进行中,有些已进入试验性的临床应用。
    
    后记:浙医一院心内科博士后王兴祥医师提出,近年来,干细胞的成功应用案例不断见诸报端。除了治疗重大疾病外,甚至可以用于美容,如日本专家发现,如果能够通过医疗手段使色素干细胞再生,那么就有望防止很多人的黑发变白。但很多研究毕竟是处于初级阶段,即使有些已经进入初步临床应用,技术也尚不很成熟。所以假如看到一些非常神奇,包治百病之类的说法,则要谨慎。科学归根结底还是科学,不是神话!
    
    (通讯员 王其玲 记者 罗坚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