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家说,现代家庭的维系、和谐等指标更多地掌握在女人手中;心理学家说,走入社会的女性,对传统婚姻结构的稳定性及传统的夫妻关系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视为“女强人”的成功职业女性,越来越多地游走在事业和家庭之间,她们心中无数个小小的困惑,往往拖累健康大盘指数。如何使自己事业做到可持续发展,同时支持家人发挥成员各自的能力,共同经营一个温馨家庭?
上周,我省著名婚姻问题专家、浙江大学婚姻幸福工作室心理专家陈敏和女性情感与礼仪专家、浙江省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裴少桦走进本报编辑部,解读“女强人更有女人味”的心理筹码。
商界女杰心身憔悴
她选择了竞争激烈的商界,丈夫却是一位中规中矩的公务员。新婚的时候,他们和所有的恩爱夫妻一样,情深意浓。然而,随着她的事业如日中天,夫妻间的交流却越来越少。
她要管理企业,要洽谈业务,要扩大经营,要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而她的丈夫,却只能留在家里。为了照顾孩子,丈夫牺牲了进修的机会,工作业绩也很一般。她渐渐瞧不起“平庸”的丈夫。
同样地,丈夫和女儿也觉得身为公众人物的她很陌生,女儿从出生起,就是丈夫和保姆在带,母亲对她而言,只是一个早出晚归的名女人。
由于个性的关系,她并不注意处理人际关系,她只是觉得,不管有多少困难,只要强硬对之,都可以得到解决。因为这样的个性,她风头大出,下属、同事和竞争对手对她又敬又怕。对他人而言,她是浙江商界的女强人,但当她的事业街知巷闻之时,她的家庭却永远处于隐身状态。
她偶尔也会觉得心有惭愧,觉得自己对家庭、对丈夫、对女儿关心太少;觉得自己没能尽到一个做妻子、做母亲的本分;在累的时候,她也会忍不住叹息:为什么我这么努力,想为家庭的未来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却没有一个人理解?但事业上的成功,让她无暇顾及“后院”的星星之火。
然而,当事业遇挫时,她的失败感却忽然之间让她抬不起头。她一方面要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寻求事业的新起点,另一方面,回到家里,她却觉得没有一个人可以帮自己分忧。她觉得很悲哀:作为一个“人”,她曾用事业的成功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但作为一个女人,却越来越没有“女人味”。
在双重压力下,她变得夜不能寐,老觉得心头发慌,觉得自己没用,整个人恍恍惚惚地,她甚至开始胡思乱想,害怕每一个异样的声响,甚至觉得身体出现了这样那样的不舒服。她独自找到了心理医生,检查之后,心理医生告诉她:这是中度焦虑的症状,需要药物治疗。
本报记者 林丹 200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