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下午,浙江大学紫金港演讲厅座无虚席。曾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两届副总理的李岚清同志第7次走进了浙大校园,在师生们眼里,他此时只是一位爱好音乐的博学、儒雅、幽默的老人,渴望传播高雅艺术的民间文化大使。他以其深厚的音乐素养和睿智的语言,为台下1200多名浙大和在杭高校的师生作了一场历时3小时的《音乐·艺术·人生》的精彩演讲。
李岚清同志自言退下来后的生活乐趣多多:“健身健脑读书写书”,关于健身健脑,他的法宝,一是打网球,二是游泳,三是打桥牌,四是学篆刻。读书写书他更兴趣盎然,他说过去为工作需要读书,现在每天为兴趣读书,主要是文史方面的书。他还先后出版了《李岚清教育访谈录》、《李岚清音乐笔谈》。凭着多年对古典音乐的钟爱和体会,他饶有兴趣地与师生们分享他对音乐、艺术、人生的独特感悟——
“我在音乐笔谈里介绍了50位音乐家,有人问我是以什么标准选出来的?其实很简单,因为我喜欢,我乐于和大家分享我喜爱的音乐家和他们的故事。”
“写出我国第一首提琴曲的不是音乐家,而是地质学家李四光;火箭专家钱学森写过一本书,叫《科学的艺术和艺术的科学》;美国‘经济总统’格林斯潘竟是音乐专业出身;法国总统希拉克是研究中国青铜器的专家,还打算写一部电影——《李白》;爱因斯坦是小提琴家,量子论专家普朗克是钢琴家,他们曾经同台表演过成为科学佳话。大凡从事科学研究或从事其他学科专业的人,都需要艺术家的灵感、好奇心、执着的精神和创新追求。”
“美育有助于开发人的智力,特别是创新思维。当前我国培养高素质人才,最缺的是美育。现代教育偏重左脑训练,右脑开发不够。”
“音乐能给我灵感,好的音乐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
“音乐的魅力在于它能使生活更有情趣,思想更有创意,工作更有效率,领导更有艺术,人生更加丰厚,希望大家成为音乐的爱好者。”
3小时的讲座里,李岚清不时把他最喜爱的《送别》、《教我如何不想他》等一些经典音乐片段插播给师生们听,还即兴用英文演唱捷克19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安东宁·德沃夏克的《思乡曲》,把师生们带入了如诗如画的音乐艺术殿堂。为了验证他“艺术思维有助于记忆”的观点,他还列出15个不相干的中文词组当场串起来顺背一遍,再倒背如流,现场笑声、掌声不时响起。演讲最后,他兴趣盎然地与求是小学的孩子们同台演唱了由他自己作词作曲的《蓓蕾之歌》。这位有着“岁月如歌”精彩年华的老人,在美妙的乐曲声中传递着他对生命、生活和音乐无比的热爱之情。据悉,李岚清还将他两部著作的全部稿费捐赠给了他热爱的教育事业。
本报记者 王慧华 2005-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