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分类新闻  大学时代

六十八年后浙大学子重访禅源寺

发布时间:2005-05-18来源:作者:6742

    
    5月15日,浙江大学旅行者户外运动俱乐部成员骑自行车重走68年前浙大西迁和第一站——西天目禅源寺。据悉,2005年暑期,旅行者户外运动俱乐部将结合自身的优势,骑自行车重走西迁路,感受当年浙大的历程,行程共3080公里,历时30天。
    
    旅行者户外运动俱乐部单车重走西迁路的前期准备工作正在紧张有序的展开。这次重访禅源寺,可以说是一次实战演习,目的是感受“重走西迁路”途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的白热化,使浙江大学踏上了漫长的西迁之路,群山环绕的西天目禅源寺,是浙江大学西迁的第一站。当年9月,浙大新生在西天目开学。竺可桢老校长在此率先推行了导师制,为全国首创,并沿用至今。他注重师生间的沟通,强调学生的品格修养,当时虽在战乱之中,师生关系却十分融洽。但是随着战事的恶化,11月9日,上海陷落。浙江大学不得不全部迁往建德,以免遭到不可挽回的损失。11月低,大一学生由西天目步行到建德,与大部队汇合。12月24日,杭州陷落。
    
    在漫长而困苦的西迁办学过程中,浙大人没有被战火摧毁,而是在艰难中崛起,西迁的历史,是浙大发展的里程碑,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中浓重的一笔。
    
    旅行者户外运动俱乐部成员到达禅源寺的时间已经接近中午,但是到处绿树成荫,古木参天。68年前,竺可桢校长就称赞说:“西天目山参天夹道的柳杉,更是中国各地所少见。”
    
    经过多方走访了解到,1941年4月15日下午,禅源寺遭日军狂轰滥炸,并扔下燃烧弹四、五十枚。禅源寺被毁,只剩下山门、天王殿、尊客堂、西客堂以及部分围墙。山边村民房屋几乎全成废墟,造成了巨大伤亡。
    
    2000年以来,在各界的关心下,禅源寺得到了重建,开始重现辉煌。但是,除了山门,其他的建筑与原来的还是有出入。特别是西客堂,已经被拆毁,原地建了宾馆。观客堂经过装修,装了空调,成为宾馆的一部分。还有一幢土木结构的古建筑称为“云水堂”,不知何时修建,已重新修建为混泥土结构,但是外观依然与原来相近。天王殿经过修缮,除了屋顶的旧瓦记录着历史的沧桑,其他部分基本已经光亮如新。围墙进行了重新粉刷,但是在剥落的石灰下,还可以看到68年前的面貌。
    
    (潘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