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ank you!”“not at all”台上志愿者对着工整的板书一遍一遍地教,台下的孩子一遍遍跟读。
今天上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里有两节特殊的英语课、计算机课,老师是大学生、城市学院红丝带协会的志愿者,学生是10位从河南来的艾滋病孤儿。
好学的张美
十个孩子8女2男,年龄最小的10岁,最大的17岁,其中17岁的张美两年前就因为母亲得了艾滋病死了,父亲也是艾滋病携带者,家庭负担重,缀学了。
陪同这些孩子来的东珍纳兰儿童心理研究所工作人员杜秀雨告诉记者:“本来我们想帮她找份工作做的,但她求知欲很强也很上进,她坚持要再多读点书,连我们都被她给感动了。”今天是第一节课,张美学得很吃力,发音一直找不准,但她的认真劲儿却谁看了都心疼。老师停下来让她们也休息一会,可她还在那边一遍一遍地读老师刚教的单词:“很久以前我就很想学英语,但没机会学。现在认真点学,回去了我就能继续自学英语了。”
告诉奶奶杭州有肉吃、很漂亮
“奶奶,杭州很漂亮,哥哥姐姐都很好,这里还有肉吃呢。”参加这次活动的志愿者之一的刘帅告诉记者,这些孩子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到这么大的城市来……对他们来说什么都是新鲜的,孩子小汉的父母都因艾滋病死了,现在跟着奶奶过。小汉很懂事,昨天晚上硬是要刘帅带着打电话给他奶奶。他要把他这次出来遇到看到的事告诉他奶奶:“这个暑假最好了,奶奶没跑远过,肯定想知道。”
孩子感冒了,吓坏志愿者
记者刚到给艾滋孤儿上课的教室,就碰上两个志愿者带了个瘦小的女孩子跑了出去。中午的时候,才得知这个孩子了因为水土不服,出现了发烧症状,医生诊断为病毒性感冒。
“河南跟杭州相隔千里,这些孩子在家每天除了馒头、面条,吃不上任何有营养的东西。身体都是很虚弱的。出现这样的意外让志愿者的工作难度更大了。”杜秀雨担忧地说。一旁的红丝带防艾抗艾协会的会长胡静说:“我们经验也不足,出现这样的事我们都很慌。”
一周时间影响他们的人生
这次活动的设想是在两个月前提出的,“当时我们想利用暑假再做一个活动。以前我自费去过河南的‘艾滋村’考察,那里太穷了。这次我们想把孩子接过来,用一周的时间,看看杭州这个城市,希望对他们的人生有些正面影响。”红丝带协会负责人之一,城市学院大四学生黄如方说。
随后,协会和驻河南的一个防艾民间组织取得了联系,那个机构表示愿意组织一些孩子来杭州,但活动经费要协会自行解决。
十几位志愿者开始跑企业,一个多月过去了,钱没能筹到。就在活动面临流产时,北京知爱行信息咨询中心同意提供约9000元的资助。协会就精打细算,能省则省,活动中志愿者的费用都是自己掏,供孩子们睡觉的席子,都是大四毕业生留下的。(文中艾滋孤儿皆为化名)
(记者 杨晓政 实习生 林健钗 20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