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分类新闻  大学时代

浙大学子骑行文军长征路 自行车队顺利抵达宜山

发布时间:2005-07-29来源:作者:15056


    7月28日傍晚,“重走西迁路”浙大自行车队顺利到达广西宜山(今宜州市)。受党委书记张曦之托专程赶到宜山的党委副书记叶高翔在宜州高速公路出口处迎接自行车队的15名同学。自7月12日从浙大出发以来,这些来自浙大旅行者户外运动俱乐部的同学们沿着浙大当年西迁办学之路长途跋涉,历尽艰辛,宜山是他们到达的第十八站。
    
    远远看到战胜沿途种种困难、顺利抵达宜山的浙大学子,叶高翔带头为他们鼓起了掌。“同学们辛苦了!”叶高翔亲切地向同学们表示慰问,并为他们送上了鲜花。经过长达17天的户外骑行,到达宜山时,同学们依然整体状态良好。在场的老师和同学纷纷向他们的顺利到达表示由衷的祝贺和钦佩。
    
    宜山昔称“蛮烟瘴雨”之乡,是浙大当年西迁办学的第三个落脚点。1938年7月,由于战事影响,浙大已经无法在江西泰和继续上课,当年8月,近千名师生开始从江西泰和出发,于当年10月底全部抵达广西宜山。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师生们克服了疾病困扰、经费拮据、物资短缺、日军轰炸等等困难和危险,以苦为乐,勤奋教学,师生们以宜山工读学校为总办公室,以文庙、湖广会馆为礼堂、教室,并在宜山城东门外标营搭盖草屋为临时教室和学生宿舍,教师们分散居住城内各处,坚持办学。在如此困苦的条件下,学校教学秩序井然,科研之风蔚然。1938年11月19日,竺可桢校长在宜山召开校务会议,确定“求是”为浙大校训;1938年12月8日的宜山校务会议还讨论确定了由儒学大师马一浮创作的浙大校歌。在宜山,有一个被当地百姓称为“浙江岭”的地方,是当年浙大文理学院的办学所在地;在标营浙大校舍所在地,建有竺可桢校长的“国立浙江大学宜山学舍记”纪念碑。
    
    当晚,学校假下榻地为自行车队同学们顺利抵达宜山举行晚会,叶高翔向同学们表示祝贺并详细了解同学们骑行途中的情况和遇到的困难等,勉励他们要从这次重走西迁路的过程中,挖掘并发扬在逆境中与困难做斗争的勇气和精神,鼓励大家在接下来的路途上继续发扬坚持到底、不畏艰难的精神,安全顺利走完西迁之路。应邀参加晚会的河池市副市长动情地说,“浙大西迁办学史是浙大的骄傲。每个浙大学子都应该把这段历史铭记在心。浙大曾经在宜山办学也是宜山人民的骄傲,祝愿浙大拥有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浙大学生会主席于成龙说出了浙大学子的心声:“宜山人民在当时抗日战争条件非常艰苦的环境下,给予了浙大很多的帮助和支持,这次我们能够重走西迁路,重新来到宜山,一方面感受了前辈们不怕困难,坚持办学的决心和勇气,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向宜山地区的人民表示感谢!”党委宣传部、校团委负责人参加此次活动并为同学们送上慰问和鼓励。
    
    (解雯 王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