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里诞生了这样一群人,与“月光族”不同,他们不为时尚奢侈品“排除万难”;与传统守财奴相区别,他们不为存款节衣缩食;他们不是没有消费能力,而是不追随时尚消费主义;他们摒弃过度奢华和过度繁琐,而崇尚简单;他们气定神闲,更理性地安排自己的生活……他们就是新节俭主义倡导者。
所谓新节俭主义,不再是过去“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对付物质贫乏的口号,而是对过度奢华过度烦琐的摒弃,是一种强调简洁通畅追求自然的世俗生活,是尝试为快节奏城市生活带来的沉重心理负担减负的方式。其本身的意义就是“简单生活”——把一切多余的东西全部拿掉。
须知,节俭不是不爱生活,而是用更珍爱的态度去享受生活,面对人生!
学者访谈浙江大学高力克评说“新节俭”这也是时尚
新节俭主义可以成为新的时尚生活吗?现代生活,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反省?记者采访了浙江大学国际文化学院思想史教授高力克先生。
80年后,重读李大钊
问:新节俭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态度,对现代生活有什么启示?
答:节俭是对现代社会奢华之风的矫正。五四时期,李大钊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简易生活之必要》(1917年4月)。这篇文章不长,但提出了一个有意义的问题:现代人生活过度之弊。它表现为衣食享用过度、亲友应酬过度、物质消耗过度、精神劳役过度。李大钊认为,以有限的精力和有限的物质,应付过度的要求,承受过度的负担,难免疲于奔命,并且滋生罪恶。
我们今天处于市场经济的时代,生活各方面的“过度”远比五四时代更甚。在这种情势下,重温李大钊的简易生活思想,或提倡新节俭生活,无疑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别让无穷的欲望牵着走
问:如果说,现代生活有许多“过度”的地方,那么根源在哪里?
答:追求更丰富多彩的生活可以说是人的天性,这也促进了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但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被无穷的欲望牵着走就会危害人生。
我们应该学会区分人的需求与欲望。人的需求是有限的,比如温饱的需求,粗茶淡饭布衣布履足矣。但是欲望就不同了,山珍海味锦衣华服是无止境的。以有限的精力和资源,追逐无限的欲望,人生的烦恼多源于此。
其实,金钱并不等于幸福。在温饱以上,财富和幸福的相关性是有限的。比如,老子就有“尚俭”、“去奢”、“知止”、“知足”等思想,这是高度的人生智慧。
过度生活成了现代病
问:为什么说在现代,生活过度问题更突出了?
答:“过度生活”并不只是一个现代问题,只是在经济繁荣的现代社会更为突出了,更大众化了。我们正在经历一个从农业文明到商业文明的社会转型过程。市场经济的繁荣正在迎来一个大众消费社会,奢侈之风是现代化的副产品。因此生活过度已经成为一种现代病。
对此,我们也有必要反省我们的发展观。发展并不只是经济增长,因为人不只是经济动物。发展主义在个人生活层面上也值得反省,一个人的发展与成功不能只用财富来定义。人的发展也应是身心和谐。人满足了物质需求,更要怡养性情,丰富心灵。否则,人役于物,就是生命的异化,就把人降低为经济动物了。
我喜欢简单自然的生活
问:简单生活,你崇尚和践行吗?
答:在生活的许多方面我也难以免俗,但我还是喜欢生活上简单一点,自然一点。当年我在北师大念博士时,研究生中流行着所谓人生三级跳的理想:第一步是从内地到沿海省会,第二步是从沿海省会到北京,第三步是从北京到国外。但我在1990年博士毕业后,还是回到了杭州。我眷恋杭州的湖光山色。
我平时出行喜欢骑自行车,我想,能骑车到老也是一种幸福吧。饮食上早餐中餐吃得好一点,晚餐以食素为主,常吃些蕃薯南瓜等杂粮。起居顺乎自然,早晨“日出而作”,晚上睡觉不过12点,一个原则是不熬夜,不过度透支自己。
五位浙商的简单生活
也许,在不少人的思想里,富了就可以挥金如土。但实际上,富人的生活也并不一定是豪侈的。我们采访了五位拥有上亿资产的著名浙商,从他们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中,我们感到节俭不只是物质匮乏时代的传统美德,它更是一种智者的生活智慧。
丁磊:挥霍是不自信的表现
“网络英雄”丁磊在接受采访时说“奢侈消费是不自信的表现,真正的成功是一种简单的境界。”
每日早餐就是“稀饭+咸菜”,身上穿的也常常是广州出产的某个普通品牌的休闲服。节约不仅仅是为了节省几元钱,而是一种踏实的生活态度。
“听一首好歌,读一本好书,就很快乐了”,丁磊自嘲自己在生活上是个“没有什么追求”的人。“我不提倡太吝啬,但拥有财富并不意味着就要浪费。
南存辉:富爸爸的教子经
南存辉,虽然连续三度登上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但其生活照样俭朴。常在员工食堂吃盒饭,除非正式场合,穿的都是员工制服。
南存辉不仅自己身体力行节约,还将这一“家训”传给在美国留学的儿子。除了学费由南存辉负担之外,其它的费用要靠儿子勤工俭学挣得。这样,他的儿子除了学习,还要每天外出打工,每月挣得700至900美元的生活费,还得节衣缩食。假期儿子回温州,他也要求儿子隐姓埋名,换上工作服到正泰公司的车间打工,和工人同吃同工作。
王振滔:跑出酒店用早餐
“王总很会精打细算!”在奥康集团老总王振滔身边工作了多年的同事这样评价他。和王振滔一起出差过的同事都会对他的节省印象深刻,在北京谈生意时住在国际饭店,但每天早晨王振滔总要带着同行的员工来到饭店旁边的一个小巷子里吃早饭,因为在国际饭店一个人早餐是88元,而在巷子里,几盒小笼包,几碗稀饭,20元就可以把几个人都填得饱饱了。
如此精打细算,虽然看似“吝啬”,但奥康的员工罗先生却对他佩服有加:王总的精打细算也是一种能力啊。去年的分岁酒,集团请3000多名员工吃饭,桌子是租的,桌布是王振滔亲自挑选的最便宜的一种,用他自己的话说:能用的就好了,省下的钱宁愿给员工多做一个菜呢。
李书福:80元的鞋子走世界
未看到李书福之前,很难想象身家数亿、经常在世界各国飞来飞去的集团老总会是这样一个衣着朴素、注重节俭的人。绣着“吉利”两字的工作服,80元一双的皮鞋,和员工一起食堂用餐,开着自己的吉利汽车,李书福彻底颠覆了传统亿万富翁的形象。
在穿戴上,李书福的最为著名的要数他那双皮鞋。皮鞋不是名牌,价格也只有80元,可他足足穿了2年。李书福很坦然地说,鞋子作为行走的工具,结实耐用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去刻意追求什么。他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如何造出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上面了。李书福身边的人都感叹,“节俭不是李总刻意的,而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
邱继宝:常住公司仓库
无可否认,作为飞跃集团的董事长,邱继宝可说是个不折不扣的亿万富翁,但他的生活却简朴得令人瞠目。
他常住在公司仓库仅几十平方米的阁楼里。虽然他一再强调住仓库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因为从那到工作地点只需要两分钟。同样是“为了工作、为了节省时间”,在邱继宝的汽车车厢后面总放着一箱方便面。他说,如果不是为了应酬,他宁可吃一碗面条,又便宜又吃得饱,又节省时间。
邱继宝说:“吃饭是为了填饱肚子,睡觉是为了补充精力。在这点上,穷人富人都一样。”
人物样本
梁老师和她的另类生活
在浙江大学的校园里,法学院教师梁清华知名度很高:不仅因为她是我省首位进入可可西里的环保志愿者,还在于她在别人眼里有些另类的生活方式。
在梁清华浙大玉泉校区18平方米的宿舍里,除了电脑是工作必需品外,其它的电器大多是同事淘汰下来的旧货,也是她生活中可有可无的点缀。
去年同事搬家送了她一个旧洗衣机,但除了在冬天用来洗洗毯子这类的大件物品,夏天她一直都坚持手洗。只要是上过她课的学生都知道梁老师有个习惯:下课时,梁清华习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把所有的电器都关上。“这只是一种习惯。不是为了省那么一点电费,资源应该被利用而不是滥用。”梁清华解释说。“素面朝天,粗粮淡饭。”这样的日常写照对梁清华而言,并不意味着是为了省多少钱。“在我看来,保持最自然的状态才是最健康的,何乐而不为呢?”每天骑车上下班的她把自行车看作是最健康方便的交通工具,竭力向记者推荐:“既省钱又锻炼了身体,还不怕塞车呢。”
一度电、一张纸都要“斤斤计较”的梁清华有时候也会“一掷千金”。她日常开销最大的两项是:游泳和看文艺演出。
“健康是用钱买不来的。”酷爱游泳的她每个月要丢好几百元钱在泳池里。国际上一些知名的艺术团体来杭州演出,只要挤得出时间,梁清华很少会错过。在平常人看来有些昂贵的票价,她掏起钱来毫不犹豫。
该省得省,该花得花。在梁清华看来,新节俭生活就是一种性价比很高的生活。
(本报记者 陈欣 陈桔 本报实习生 王力 王妤)2005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