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尔顿基金会是一个国际性的教育组织,会员分别来自美国、德国、中国、印度、智利5个国家的6所大学,浙江大学是其中之一,它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让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大学生开展国际交流,相当于构建了一个“大学地球村”。9月18日起梅尔顿基金会中国年活动在浙江大学紫金港开幕。昨天,记者专访了梅尔顿基金会的创始人——Dr.WilliamMelton。
梅尔顿先生告诉记者,他有过10年的异国生活经历,到过许多国家和地区,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朋友,这对他起了很大的作用。“好的想法是从比较中得来的。异国的经历让我的眼界更加宽广,思维方式更加开阔,也让我的生活更加有趣。我希望为一些优秀的大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
带上别人的眼睛看世界
“15年前创办这个基金会的时候,正值全球化趋势和互联网技术发展时期。‘地球村’也是那个时候提出来的,教育也要赶上这个步伐。具有国际化的思维和视野的是真正的人才。”梅尔顿先生说。
国际化人才需要什么样的素质呢?梅尔顿先生说:“必须同时有技术和思想的装备。技术上就是掌握多种语言和专业的技能。而思想上尤为重要,就是有一种‘带着别人眼睛’思考问题的能力,这个就需要和具有不同眼睛的人进行交流。”
“带着别人的眼睛看世界,穿着别人的鞋走世界,才能够真正了解别人。”这也是梅尔顿先生赞成大学交换生的原因。
人际关系也是重要的素质,和不同地区的人交朋友,就形成了一个新的特殊的人际关系网。“基金会不仅仅是盯住这些学生,更多的是希望他们能够发掘毕业后可用的东西。”
学生通过网络交流
“我们选择成员国家有3个标准,一是快速的经济增长,二是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三是民众普遍工作努力。”梅尔顿告诉记者,“每个大学选25~30个优秀学生,虽然基金会把选择学生的权利交给校方,但还是希望他们能够找那些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同时喜欢旅游,英语好的学生。”
被挑选出来的学生大部分是通过网络进行课题研究,然后通过年会汇报给大家。梅尔顿先生说:“我不会管他们研究什么,他们可以做任何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做的东西不用向我汇报,他们只用向他们自己汇报。”
(本报实习生 朱觅 本报记者 朱杨健) 2005-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