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肴的美,在于味道;浙大的美,在于文化,如何在美食中品味浙大文化的“美味”?前几天,一个朋友带飞猫去了一家主题餐厅,让飞猫在美食中体会到了文化的“美味”。
这家主题餐厅位于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前门,灵峰山庄三楼,如果不是朋友带路,外人很难发现这个宝地,沿楼梯而上,一路都是浙大西迁的历史照片,珍贵史料映出文化淳厚之味。据介绍,一九三七年,淞沪会战打响时,浙江大学本部在竺可桢校长率领下,携带大批图书资料和仪器设备,分三批出发,徒步七百多公里,向贵州方面西迁。在浙江大学西迁“流亡办学”过程中,一大批著名科学家如竺可桢、谈家桢、苏步青、卢鹤绂、王淦昌、贝时璋、陈建功等相聚到浙大,力克千难万险,潜心于科学研究,使浙江大学崛起为中国著名高等学府,被誉为“东方剑桥”。
而当时条件因陋,就餐从简,豆腐等一系列平常食物曾被视为“美食之最”,如今,当年的“美食之最”又重新回到餐桌上。为品味“西迁文化”,我们首先点了道“禅源豆腐羹”,据说,这道素菜得名于西迁历史中较早的一段。1937年9月,浙江大学将新生迁至临安西天目,师生寄住于禅源寺,豆制品是当时最常见的菜肴,此菜因此得名。从口感上说,这道“禅源豆腐羹”不油不腻,豆腐嫩滑,蘑菇被切成小块作为佐料,此菜集豆腐的嫩、蘑菇的鲜于一体。
另一道值得推荐的菜是天目三宝,此菜主料简单且营养丰富,由江南常见的特产核桃仁、白果、笋干组成。从菜的色泽上看,此菜色彩搭配较清素,白果的绿、桃仁的灰交相呼应,让人食欲大增;从菜的口感上品,炒熟后的桃仁味道较厚实,嚼在嘴里,一股桃仁的香气在齿间游转,配上白果的清苦味,较适合吃过油腻菜后食用。
从菜的口味上说,这里的菜既家常又别致,西迁文化主题餐厅的特色在于气质,装修不以华丽堆砌,而从细微处惊现的吉光片羽,散发着饱满的张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餐厅的走廊,从入口处第一块“1937年9月浙江·西天目”铭牌一路向西,沿时光绵延至“1940年5月贵州·永兴”,十块铭牌,十个“驻点”,一段西迁的峥嵘岁月,这力量浑然天成于求是精神的丰厚滋养,浸润着浙大文化的精魄,一种淳厚文化气质呈现在食客面前。
(2005-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