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山东省花生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海洋所合作研究,克隆得到了控制虾青素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基因β-胡萝卜素羟化酶基因(CrtZ)AY187011和β-胡萝卜素酮化酶基因(CrtW)AY387656,建立了CrtZ和CrtW高效表达的二元载体系统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量花生中β-胡萝卜素的标准体系,利用基因枪法和农杆菌介导法转化“花育22号”、“花育23号”、“花育24号”的幼茎小叶、子叶、胚小叶和丛生芽,获得了转基因植株。
据了解,虾青素是一种近年来才走入应用研发领域的高价值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强大的抗氧化活性,被称为“超级维生素E”。虾青素还具有增强免疫力、抗癌症、防止皮肤衰老、维护眼睛及中枢神经系统健康等多种生物功能。虾青素最大的市场是水产养殖业和家禽养殖业,不仅可以改善水生物及禽类的色泽,还可以促进鱼卵受精、减少胚胎发育的死亡率、促进个体生长、增加成熟速度和繁殖力。欧美和日本等国已批准将其作为安全的动物饲料。另外,在保健品、化妆品及医药方面,虾青素强大的生物功效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也引起了国际上的普遍关注。
据有关专家介绍,花生中不含虾青素,但存在虾青素合成的前体物质β-胡萝卜素,尤其是种皮中β-胡萝卜素含量极高,达到0.1mg/g,是籽仁等其它部位含量的几十倍。通过代谢工程,将虾青素合成的关键酶基因β-胡萝卜素酮化酶基因(CrtW)和β-胡萝卜素羟化酶基因(CrtZ)转入花生,可使其在花生种皮中高效表达。
据了解,在花生种皮中合成虾青素,是加强代谢基础研究的需要;并且,利用下脚料花生种皮提取虾青素,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新途径。
(赵殿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