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时候,首次中国象棋人机对决在浙江大学举行,电脑软件“象棋奇兵”与中国象棋特级大师于幼华对决,经过长达2小时10分钟53回合的博弈后,双方握手言和。此事见报后,还真引起了许多棋迷朋友的兴趣,纷纷来电询问。
带着问题,笔者走访了“象棋奇兵”的开发者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博士赵明阳。
人机合一胜双雄
今年9月份,在中国台北举办的第10届中国象棋电脑软件大赛中,赵明阳的“象棋奇兵”以22胜4和不败的超强实力,技压群雄荣获冠军。
同是9月,在广州征战全国象甲联赛的“岭南双雄”吕钦、许银川等5员战将,对决由电脑与5位业余高手组成的“人机合一”网络华工联队,结果是“双雄”败于“人机合一”。业余高手中有人用的就是“象棋奇兵”软件。
“用自己编写的程序和中国象棋顶尖高手对弈,是我最大的梦想。”赵明阳说。
象棋软件博士造
“我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下中国象棋了。”说起象棋,赵明阳扶了扶眼镜,打开了话匣子,“我的父亲就是个棋迷,我经常骑在父亲的脖子上看他在村头巷尾下棋。看着看着,老家的大人们就不是我对手了。”
在郑州大学毕业后,他考上了浙江大学信息系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硕博连读。在这里,他把大部分的业余时间都交给了象棋。“许多同学都在校网上对弈,当时用的对弈平台就是我开发的。”
“那时候有一个《梦入神机》软件,是美国硅谷惠普实验室的中国青年科学家吴韧设计开发的。当时这个软件测试版在网上打败了很多的高手,引起轰动。从那时起,我就琢磨着自己也开发一个这样的软件。”赵明阳从去年四月份开始写第一行软件代码,查阅相关人工智能资料,设置界面外观,输入大量的对局棋谱,半年后他完成了软件的第一个版本。
“刚做完这个软件,我和它下了一盘。我这样的臭棋居然把它杀了个片甲不留,当时我郁闷差点要放弃了。”赵明阳皱了皱眉头。经过不短的坚持,更新数据结构,优化软件的思维模式,终于有一天,2.0版本软件堂堂正正地赢下了赵明阳。“我绝对没放水的,输了棋反倒高兴得跳起来。那次的棋谱我现在还保存着呢!”说起这段,赵明阳开心得像个小孩。
“我把3.6免费版软件发布到网上后,网友们的反响很强烈。在那段时期,我的软件在网上没遇上过对手。”赵博士很自豪地说,“开始的时候还没想好取什么名字,后来觉得这个软件像‘奇兵’一样,一下子就把大家的目光给吸引住了。于是,我干脆给它取个名字叫‘象棋奇兵’。”
好学奇兵战特大
在各种对弈人工智能软件中,国际象棋软件发展最为迅速,“深蓝”、“更深的蓝”,都曾让像卡斯帕罗夫这样的棋王败下阵来。赵明阳直言:“‘深蓝’能赢特级大师,为什么我们中国象棋不能呢?”
凭着这样的信念,赵明阳不断地更新优化“象棋奇兵”的版本。“象棋奇兵”有一个功能强大的“自我学习”功能,在每次比赛结束后,软件可以保存并分析对战棋谱,不断地探索求胜方法。现在‘奇兵’已经更新到10.0版了,收入了从1955年到现在特级大师的全部对局谱。“它可比我们‘好学’多了。”赵明阳笑着调侃道。
这个软件给赵明阳带来了许多快乐,但又不仅限于此。他说,自从用上这软件后,他的水平似乎也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在他的带动下,浙大的象棋俱乐部平时训练都用这个。在与陈寒峰大师的车轮战中,就有好几位长棋了的学子赢棋了。他告诉笔者,如今“象棋奇兵”已经走上了市场,他正考虑把测试版放到各大网站供棋友共享。
“当然,‘奇兵’还算不上完美,残局是它的‘软肋’。对于幼华大师的棋就是进入残局后,软件对局面的把握不到位,本来有机会赢下比赛的。”赵明阳挺遗憾地说。这些日子,为了弥补对残局阶段电脑审局不足的问题,他在软件里专门设立了残局库查询。
“我相信总有一天,中国象棋软件也能赢特大的。这一天不会太久了。”
(本报实习生 徐晓)200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