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科技2005年12月9日讯近日,一种新型的“老鼠机器人”问世。这种自动机器人能通过胡须区分不同界面的质地,为传感技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使得传感技术更加敏锐,为未来制造出能够在无光线条件且极其狭窄的空间中自动运转的机器人提供了启示。
负责该研究的苏黎士大学神经生物学家米瑞姆。芬德解释说:“这就好象是当你在一间黑暗的屋子里走动时,伸出双手四处摸索以避免撞上东西一样。”
芬德所研制出的这台机器人直径长8厘米,上面装有两排真正的老鼠胡须,分别在机器人的两边。每根胡须尖上都粘着一个包着薄膜的麦克风。当胡须从某个物体上扫过的时候,薄膜就会变形,从而传出信号,该信号经放大后被记录在电脑中。
在实验中,老鼠机器人要在一个四面是墙的环境中摸索,感知周围的障碍物。当它与某个表面接触时,它就会停下来,用胡须扫过其表面,然后将数据记录在自己的电脑中。如果需要的话,它还能够重新调整自己的位置再进行一次效果更好的“阅读”。
不同的表面会产生不同的信号,引起不同的反应。当机器人接触到一个光滑的表面,如金属表面时,它就会在预置程序的指挥下稍稍退后,然后再向前迈进并重新触摸一遍。而当机器人遇到一个粗糙的表面,如砂纸或是纸板表面,它就会以更快的速度后退。
实验结果发现,这种机器人在每四次试验中有三次的判断都是正确的,并能够按照设定的程序行动。
西北大学副教授米特拉。哈特曼说:“尽管在此之前,也曾有人研制出过能够通过胡须避开障碍物、沿墙前进并区分质地的机器人,但芬德的机器人却是首个能够从任意角度和距离对不同的质地进行区分的。”
目前,芬德正在与苏黎士大学的一个学院合作,尝试为胡须传感设备加装视觉反馈功能。
哈特曼说:“这就跟动物一样,在结合了其他传感形式之后,机器人身上的胡须用处会更大。例如,视觉可以用来确定一个物体的大致位置,而胡须则能够帮助其判断该物体表面的细节特质。”
负责该研究的苏黎士大学神经生物学家米瑞姆。芬德解释说:“这就好象是当你在一间黑暗的屋子里走动时,伸出双手四处摸索以避免撞上东西一样。”
芬德所研制出的这台机器人直径长8厘米,上面装有两排真正的老鼠胡须,分别在机器人的两边。每根胡须尖上都粘着一个包着薄膜的麦克风。当胡须从某个物体上扫过的时候,薄膜就会变形,从而传出信号,该信号经放大后被记录在电脑中。
在实验中,老鼠机器人要在一个四面是墙的环境中摸索,感知周围的障碍物。当它与某个表面接触时,它就会停下来,用胡须扫过其表面,然后将数据记录在自己的电脑中。如果需要的话,它还能够重新调整自己的位置再进行一次效果更好的“阅读”。
不同的表面会产生不同的信号,引起不同的反应。当机器人接触到一个光滑的表面,如金属表面时,它就会在预置程序的指挥下稍稍退后,然后再向前迈进并重新触摸一遍。而当机器人遇到一个粗糙的表面,如砂纸或是纸板表面,它就会以更快的速度后退。
实验结果发现,这种机器人在每四次试验中有三次的判断都是正确的,并能够按照设定的程序行动。
西北大学副教授米特拉。哈特曼说:“尽管在此之前,也曾有人研制出过能够通过胡须避开障碍物、沿墙前进并区分质地的机器人,但芬德的机器人却是首个能够从任意角度和距离对不同的质地进行区分的。”
目前,芬德正在与苏黎士大学的一个学院合作,尝试为胡须传感设备加装视觉反馈功能。
哈特曼说:“这就跟动物一样,在结合了其他传感形式之后,机器人身上的胡须用处会更大。例如,视觉可以用来确定一个物体的大致位置,而胡须则能够帮助其判断该物体表面的细节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