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美国媒体近日报道,日本神奈川科学技术研究院的研究人员称,他们在一些动物的大脑中发现了一种能够诱发动物冬眠的物质。
经过无数次试验,科学家终于提炼出了这种类似荷尔蒙的特殊蛋白质——“冬眠激素”,从而解开了哺乳动物这种特殊睡眠状态的奥秘。在未来,宇航员也可以进入冬眠状态,进行长距离的星际远航。
让动物延年益寿
科学家指出,动物冬眠是为了保持体内的能量、避免受冻挨饿的一种“自救”方式,能够适应不利的环境条件。通过冬眠,动物可以避免受到寒冷、疾病的困扰。科学家认为,这一方面是因为在冬眠状态下,动物的体温降低,能减少98%的代谢活动,从而适应外界环境,形成了整个生理活动的“沉睡”状态,也就是生命过程相对延长了,动物的寿命也就延长了。
另一方面,在冬眠状态下,如果遇到外部刺激,动物体内会做出反应,重新调整机体内环境所存在的种种隐患,从而能使动物可以预防多种疾病。
研究人员说,如果这项发现被最后证实,这将成为人类第一次发现大脑内部可以对外部环境进行适应调整的例子。
日本神奈川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反町隆史说,对于动物而言,冬眠既是一个适应外环境而延续生命的调节过程,又是一个适应内环境而防治疾病的调节过程。对低级动物而言,动物冬眠现象是其适应环境生存的一种重要功能。
“人工冬眠”让人类起死回生
然而,作为高级动物的人类而言,人体自身并不具有冬眠的机能。那么,能不能借鉴动物冬眠的机制,让人也在“冬眠”的条件下,抵御恶劣的环境和不治之症的纠缠乃至延长寿命呢?这就是“人工冬眠”现象。
目前医学上已经模拟动物冬眠的原理,创造了低温麻醉法等人工冬眠技术。一般先把病人全身麻醉,再用冰块或水使人的体温降至零下30度,此时病人肌体的新陈代谢减慢,消耗的能量减少,对外界反应迟钝。
冬眠动物对病菌有免疫力,能抵抗辐射,特别是患有癌症的动物在冬眠时,癌细胞生长速度极慢。因此,能够利用冬眠激素来配合治疗癌症,将是癌症患者的福音。动物在冬眠期间消耗的只是体内蓄积的脂肪,而丝毫不消耗肌肉组织。
现在科学家们正在着手研究控制冬眠的物质,一旦研制成功,科学家就可结合冷冻技术,掌握生命的发条,使人能够真正进入“冬眠”,等待着将来起死回生。
宇航员“冬眠”不需要生活必需品
奇妙的是,人工冬眠不仅有医学价值,在宇宙航行方面也具有重大的意义。在宇宙飞行途中如果采用人工冬眠技术,就能使宇航员处于“冬眠”状态,等飞船接近目的地时再自动加温,使其苏醒过来,这样一来,人类进行长距离的星际远航就有可能实现。
欧洲航天局已经开始投入大笔资金,研究让宇航员冬眠的太空科技项目,该项目被称为“太空旅行的圣杯”。宇航员可以在一种“假死”状态下进行为期数月甚至数年的太空旅行,根本不需要在太空船上消耗太多的生活必需品。现在,欧洲航天局的科学家正在设计“沉睡舱”和合成冬眠药剂。
(王军)
2006年0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