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花相似 岁岁人不同

——浙大网球队素描

发布时间:2006-09-27来源:


    铁打营盘流水兵,学校亦如此,要保持长盛不衰极其不易。然而浙江大学网球队却是一支常胜队,每次征战全国赛总能满载而归。因为在他们中,网球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秋阳高照。下午两点,浙大玉泉校区网球场内,校网球队的队员们正在分组对抗,尽管是队内友谊赛,但大家仍旧每球必争,拼得火爆异常。几个回合下来,个个气喘吁吁。
    
    眼前的这批队员是全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的获奖“专业户”。“比起七月的烈日,这样的阳光真是太舒服了,瞧,汗都没怎么出。”虽然训练非常艰苦,队员们乐在其中。
    
    作为浙江大学体育方面的一块金字招牌,校网球队夺得过八次全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的男子组团体冠军和四次该项赛事女子组团体冠军。面对如此骄人成绩,有着20年教学经验的女队教练郎荣奎归结于网球运动在浙大有优良传统。“从1986年开始,浙江大学就成立网球专业班,打下了较好的底子。”
    
    普及就是硬道理,虽然队员如流水般更新,但每年1000多人的选修还是给网球专业班打下了深厚的群众基础。而五个校区近50片网球场地更是为队员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设施。
    
    崇尚快乐网球人娇小心不小
    
    身材娇小却不乏运动气质,张莹来回穿梭于底线,动作潇洒自如。
      
    “那时,楼下有个新开的网球场,觉得好奇就‘玩’了起来。”张莹是个好动的女孩,凭借过人的运动天赋,她很快熟悉了球性,也得到了教练的赏识。之后就是持之以恒的训练。
    
    2003年,她去上海观看了梦寐以求的“大师杯”并成为了其中一名球童。“看到自己的偶像阿加西,太兴奋了!”她说,“只是前不久他宣告退役,不免有些遗憾。”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中,她与队友合力拿下了女双亚军,“那段时间晒得可黑了,抹再多的防晒霜也没用。”
    
    张莹有个梦想:就是开一个网球会馆,里面可以打球,也可以健身、按摩休闲……“这样的会馆好像杭州还没有,所以挺想尝试一下。”对未来,张莹充满向往。
    
    做人如同打球 不出界不下网
       
    “做人如打球,力求既不下网也不出界。”今年20岁的西安小伙李俊岐道出自己的人生信条。阳光、帅气是对李俊岐的第一印象。
      
    说起打球,李俊岐有道不完的激情。6岁那年,他平生第一次触摸到了网球拍。“那时,自己也没比球拍高多少,整个人就感觉傻傻的。”李俊岐回忆道。
    
    在超级网球迷爸爸的鼓励下,父子俩一步一脚印地开始了摸索。从最初的对着墙壁枯燥练习,到第一次参加比赛,聪颖的李俊岐用了5年时间。12岁时初次参加全国短式网球公开赛,他就取得了第八名的好成绩。“认知了自己的水平,我就更加有了拼搏的动力,不断突破自我就是目标。”
    
    打过了不少比赛,但时至如今,两年前的一场“绝地反击”让他记忆犹新。那是一场“联通杯”赛事,6局的比赛他以0∶5落后,而且第6局小分也以0∶3落后对手。“也就是说,输掉最后一分比赛就结束了。那时,我干脆放下包袱,决定一搏。”一个球、两个球……一局、两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被完成,李俊岐硬是实现了惊天大逆转。“到最后,我完全将包袱扔给了对手,他也打得目瞪口呆。”回想当时,李俊岐依然热血沸腾。
    
    现在,李俊岐是浙江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大二的学生。逛街、看电影,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李俊岐也追逐时尚的东西。但打网球依然是他最爱的生活方式,他说,他要将网球进行到底。
    
    北国苦练本领 边出汗边结冰
    
    移动灵活,头脑清晰,内蒙古小伙张劲萧俨然是场上霸气十足的王者。由于内蒙古的网球氛围十分火爆,众多的场地也是其他省市无法比拟的,这造就了雄厚的群众基础。回想起打球的经历,他打开了话匣子:“记得第一次摸球拍,对网球毫无概念。”之后每堂训练课,张劲萧总是早到晚退,比别人更用心地训练。
      
    一到冬天,零下二十几度的天气还是会闹出了不少内蒙古特有的“笑话”。“沙地洒上水后就结起薄冰,根本无法移动,摔个‘嘴啃泥’是再平常不过。”他笑着说,“球也硬得像石头一样,去火炉边热了才能继续使用。”而打完球,大家都相视一笑,因为彼此的头发上都早已结起了冰渣。“边出汗,边结冰的状况可不是哪里都能看到的,也算是独特的自然现象,呵呵!”张劲萧道。之后,大家戴上了套袖,能将手臂、手腕都保护起来,才缓解冬日打球的痛苦。
    
    打球经历中让张劲萧最难以忘怀的是去年在家门口打的全国业余网球大奖赛包头分站赛。“那天父母、亲戚都来给我加油,让我感动不已。”与号称“沙漠驼鸟”的对手足足“拉锯”四个小时后,张劲萧终于艰难地赢得比赛。结束时,两人都已累得无法动弹,倒地不起。“能在‘主场’赢得冠军是再美妙不过的事情了,我情不自禁地和家人抱成了一团。”张劲萧回忆道。
    
    (本报通讯员 徐小翔 周伟)2006年9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