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专家多以高超的手术水平闻名,浙江大学的彭淑牖教授,却还是一位手术台上的发明家。他发明的“彭氏刀”――多功能手术解剖器,改变了外科手术方式,被外国专家称为世界外科领域划时代的进步。
“病人是医学的中心,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着他们展开。”彭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目睹病人的痛苦,渐渐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将传统手术中的“七刀八剪”变成一把“刀”,医生手术时就不必来回更换手术器械,便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还能使手术视野变得清晰。
彭淑牖“抓住”了这一想法,他就地取材,听诊器的金属管、圆珠笔的塑料管都成了他试验的材料。经过无数次的动物试验,1990年,一把比圆珠笔稍长一点的刮吸刀――“多功能手术解剖器”诞生了!同时诞生的,还有刮吸手术解剖法。
这把“神刀”的使用,使传统外科手术中多器械分步进行的步骤,可同步实施,瞬间转换,手术时间缩短40%、出血量减少50%,使列为禁区的疑难手术变成常规手术,许多患者起死回生;我国肝胆胰外科手术水平由此领先世界。
目前,这把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的小小“神刀”,不仅令肝、胆、胰、胃领域的外科医生钟情,也使骨科、泌尿外科、胸外科、脑外科医生纷纷“换刀”。
1995年,彭教授再次惊动世界,他首创捆绑式胰肠吻合术,解决了又一医学难题……
在西医领域开辟出中国人的天地,2004年,美国外科学院授予彭淑牖荣誉院士称号。从60岁以后,彭淑牖每年仍要做230台以上手术。现在,创新的热望依然在今年74岁的彭老心头激荡,他说:“只要我手中还拿着手术刀,我就会不断发现问题,动脑子去解决它。”
新闻眼
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10月14日晚授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外科研究所所长彭淑牖教授“突出贡献金质奖章”。
(鲍洪俊 余宁宁)2006-10-16 第11版